早睡早起竟成焦虑推手?热议话题背后,藏着这些颠覆你认知的真相……
都说充足的睡眠可以治愈一天,但有些人伴随晨起阳光一起苏醒的却是紧张、不安的情绪。这种一醒来就惶惶不安、焦虑的情况属于“醒来焦虑”,脑科学家分析后也发现:习惯早睡早起的“早鸟党”,往往更容易“醒来焦虑”。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后,网友们在评论区炸开了锅——
“我说我怎么5点起床学习,却心慌手抖根本看不进书!”
“人家都‘早起改变人生’,我却越起越emo。原因竟是这?!”
……
那么,早睡早起的人,真的更易“醒来焦虑”吗?
醒来就焦虑?多与这有关
昼夜节律与皮质醇峰值
◆ 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增加是“醒来焦虑”的主要诱因。皮质醇压力有一个昼夜(大约24小时)周期,而早上的皮质醇含量最高。为了让身体和大脑在醒来后正常运作起来,它会在1个小时内逐渐升高。医生将这种现象称为皮质醇觉醒反应。而皮质醇快速升高的同时,焦虑情绪也会被触发。
◆ 对比晚睡晚起者,早睡早起者的生物钟更为敏感。夜间型人群皮质醇峰值相对延后,焦虑高峰多出现在晚上,而晨起型人群则在早晨更易被激素波动影响。
睡眠惯性叠加未知压力
◆ 刚醒来时,大脑激活水平较低,处理信息能力弱,并且此时大脑中负责调节情绪的前额叶功能还处于抑制状态,情绪调控能力较差,因此,面对新一天的任务时,易产生失控感。
◆ 晨起型人群对时间更敏感,通勤、家庭事务等时间压力,会让其对未来一天不确定性的预判达到顶峰,进一步加重紧迫感。
哪些因素会加重“醒来焦虑”?
长期、持续的压力环境
工作、人际关系冲突等慢性压力,会使调控皮质醇分泌的HPA轴功能异常,导致皮质醇基线升高,造成节律紊乱。
睡眠障碍
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症会直接破坏皮质醇节律,可导致夜间皮质醇不降反升,情绪容易激动,加重症状。
不良生活习惯
睡前摄入咖啡因(兴奋神经,延缓皮质醇下降)、熬夜(打乱昼夜节律)、过量饮酒或吸烟(抑制睡眠修复,间接影响皮质醇),可使皮质醇合成异常,致使“醒来焦虑”症状更严重或更强烈。
身体疾病或健康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也可导致皮质醇节律异常。此外,一夜睡眠后,由于体内能量的消耗,可能会促使晨起血糖降低,大脑和心脏等器官供能不足,就像汽车没油而动力不足会影响到发动机正常运转,进而引发焦虑。
想要醒来不焦虑,如何科学应对?
改掉引发焦虑症状的习惯
◆ 不健康的晨间习惯和日常活动可能是造成不安的原因。特别是早起就有查看手机消息或新闻的人,这种习惯会让你一整天都担心发愁,感到紧张不安。
◆ 想要缓解焦虑,就要从放弃那些让你处于危险中的习惯开始。早上参加一些能让你精神振奋的活动,例如,每天聆听或阅读鼓舞人心的话,这会为一天定下积极的基调。
◆ 为了降低夜间皮质醇的“残留”,睡前一小时避免“高应激”的活动,如远离蓝光设备,讨论冲突话题及工作思考等。同时,可采用“身体扫描冥想”的方式,帮助身体从“紧张模式”切换到“休息模式”,为其营造一个快速进入睡眠的环境。
改变晨间习惯
◆ 打破“焦虑联想”。如果每天早上醒来都担心自己会焦虑,这只会导致大脑向身体发送更多的压力荷尔蒙和肾上腺素。
想要改变这个习惯,就必须调整对皮质醇的认知:虽然,早上皮质醇水平的自然上升是无法控制的,但可以将这种晨间生理唤醒感(如心跳加快)重新解读为“身体在提供能量”,而非威胁信号。这种自我关照的方式,将大脑从“焦虑想象”拉回“当下现实”,能让人立刻感觉心情好很多。
◆ 早起后不再赖床,给皮质醇“设定闹钟”。无论周末还是工作日,只要醒来就立马起床,并忙于其他事情,例如,洗澡、阅读、做早餐、散步等。
大脑就没有时间去担心和焦虑,而身体也会由此形成稳定的“皮质醇启动生物钟”:起床后立即接触自然光(阳光或模拟日光的灯光)10-15分钟,可促进皮质醇正常峰值形成,同时抑制夜间褪黑素过早分泌。
◆ 将“必做清单”改为“待办清单”,保留弹性空间,降低完成压力。当要处理的事情积累太多,头脑将要被压垮时,就很容易陷入担忧和焦虑之中。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养成一个提前制定计划的习惯,简单地说,就是花一点时间列出第二天需要完成的事情。这不仅为第二天提供了方向感和清晰度,还能够让人放松地醒来,带着更大的信心迎接新的一天。
生活习惯优化调整
◆ 调整饮食:为避免给皮质醇“火上浇油”,应在醒来后1小时内吃早餐,且以“蛋白质+复合碳水”(如鸡蛋+燕麦)为主的食物;睡前3小时可适当补充富含高蛋白的零食(如无糖酸奶、杏仁),避免晨起低血糖引发焦虑,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不可大量进食,以免消化负担过重导致夜间皮质醇升高;减少早晨咖啡因摄入(尤其焦虑严重时),咖啡因会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可能让本就偏高的峰值更高。
◆ 尽早开始轻度运动:研究表明,锻炼和增加体力活动是缓解焦虑的最佳方法之一,对于“醒来焦虑”,这一点也同样适用。可在早晨或傍晚做5-10分钟的轻度活动(如瑜伽、慢走、拉伸),避免进一步刺激应激系统,加重焦虑。
偶尔的“醒来焦虑”,多与前一晚的压力或睡眠不佳有关,通过调整作息和习惯,调节皮质醇节律,可显著改善症状,重建身心的稳定状态。若频繁出现,且长期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唾液皮质醇检测”(监测24小时节律)明确病因,再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