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 一上班就emo?教你几招职场打工人专属减压小tips
有网友曾在网上这样描绘自己上班的精神状态。
上班前,心怀“梦想的种子”:“上班虽累,梦却未央,心有所向。”
上班后,打脸的现实却是:“我上班的怨气都可以复活十个邪剑仙了!”
都说工作就是一场修行,那为什么有的人工作痛苦万分,有的人却能够享受工作,越活越开心呢?
在近期的长春市心理援助热线中,心理治疗师接到过这样一通来电:“感觉我没有办法工作了,我只要一进工作单位,走到自己的工位,就感觉很难受。在工作中,我感受不到同事的善意,我也不想去阿谀奉承,只想在工作中做好自己,仅此而已。可是,为什么这么难?”
工作太痛苦源于认知出现了“偏差”
有时候,让自己在工作中感到压力的,是自身对工作的反应。在与来电者沟通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发现其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氛围而感到压力山大,存在着“认知失调”的问题。
所谓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舒服的感觉,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一种态度改变理论。
像本次来电咨询者对于工作上的认知,除了赚钱满足生活温饱外,还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工作氛围。但现实是,尽管解决了温饱问题,TA却没有解决好自己的情感需求,在工作环境中有不舒服的感觉。当内在现存的认识与外在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了失调,即认知和事实是冲突的,就会感觉到不舒服。而如果当TA调整认知,意识到好的工作氛围并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的,不好也能接受,让自身认知与外部实际情况回归到协调的状态,也就不会感到难受或不舒服了。
重视自我关怀别让压力挤走生活
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是凿在身上的刀,也是让人成长的路。面对压力和挑战,每个人都会有无法理清思路,甚至会有想不开的时候,这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情绪反应。
那么,该怎样突破压力和焦虑的包围,给予自己同等程度的同情心(也称作“自我关怀”),关爱自己呢?
自我关怀包含三个核心元素:善待自己、共通人性和秉持静观。
善待自己:是指以友善和关爱的态度理解自己、对待自己,特别是当犯了错误、遇到困难时,不要严厉地批评和指责自己,对失败、痛苦中的自己永远保持理解和包容。而这也意味着,要诚实接受自己的一切缺点和不足,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接受和了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
共通人性:它引领我们深入理解各自所经历的痛苦,这些痛苦往往也在他人身上,无论是当下还是过往,找到了共鸣的回响。每个人都有“搞砸”的时候,出错也并非“世界末日”,当把思路从“个人的过错”转移到“共通的人性”上面时,就能够从与他人割裂的自我隔离状态,转化为与他人归属于同一个群体的状态。这种归属感会让人减少很多内心的冲突,重新拥有带来幸福的力量。
秉持静观:也叫正念,是指对当下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和非评判性的接纳,而不是忽视或者夸大痛苦的情绪。静观是自我关怀的基础,这需要大家觉察并从狭隘的“认同”中摆脱出来,避免在感情和思维里迷失,用清醒和不评判性的接纳,更加有效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平衡?教你几招减压小Tips
不要事事追求完美
表现最好和工作最努力的人往往是承受最大压力的人,这并不罕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关心的事业中也并没有什么错,但是要注意,并不需要在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做到完美,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足矣,不用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忽视了真实的自己。
合理安排时间,适当自我激励
面对多重压力时,合理的时间管理是减轻工作压力的重要方式。可以每天按照事情的要紧程度列出任务清单,着重解决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当获得一定成果时,不要忘了奖励自己,这样可以激发自身的积极性,让大家更有动力去面对接下来的问题。
此外,工作一段时间后也要休息一下,比如每工作50分钟休息10分钟。这不仅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压力,还能提高效率。
培养积极思维,变换视角看问题
当困难来临时,积极思维至关重要,换个视角看世界,或许会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变得更加坚强。不妨从每天记录一件小事开始,试着写“幸福日记”,写一些对自己积极、鼓励的话,如“我可以的”“我很棒”,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和乐观。
寻求社会支持,构建生活网
人际支持在减轻压力和焦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陪伴、情感共享、社交连接、亲友关系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比如与亲友保持良好的沟通或适当外出参加兴趣小组、志愿活动,亦或去医院解压门诊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容易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