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也会抑郁!出现这几种迹象要警惕
老年人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这样才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如果老年人长时间独处,缺乏他人的陪伴,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状。那么,老年期抑郁有哪些具体的症状和表现呢?今天,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四疗区(老年心理科、心身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丁秀君和您聊聊关于老年期抑郁的相关内容。
老年期抑郁的病因有哪些?
老年期抑郁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考虑与病前性格因素、遗传因素、生化代谢异常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老年期抑郁患者病前性格多有固执己见、行为孤僻、办事认真等特点,多数人发病前有社会心理诱发因素,最常见的诱因有:退休后社会生活范围缩小,交际减少,有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家中子女长大成人,婚后分家单过,使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生活负面性事件不断出现,如丧失配偶,亲朋好友死亡或者家庭矛盾,易使老人产生悲观情绪;年龄增长,身体出现健康问题,促使老人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等。
老年期抑郁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抑郁焦虑的混合状态: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常用 “没有意思”等表现对外界事物的无动于衷,亲属及熟人可能会意识不到这种严重的情感疾病,以为只是些躯体的“不舒服”。
◆兴趣索然:患者不能体验到乐趣是较常见的表现特点,对以往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下降,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正常活动,甚至闭门独居, 疏远亲友。
◆精力下降:患者主观上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重者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持,常被误认为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被送到综合医院接受医学检查,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自我评价低:患者对自身的状态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责自罪,甚至有自杀观念和行为。
◆心境昼夜节律改变:患者心境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常作为内源性抑郁诊断的指征之一。
◆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改变,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表现,无饥饿感,勉强进食也是食之无味,多伴有体重下降。约有80%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的主诉,主要有心慌气短、出汗、胸闷等。
老年期抑郁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抑郁症的诊断,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
其他常见的症状是:
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②自我评价降低
③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⑤有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⑥睡眠障碍
⑦食欲下降
病程持续至少2周。如果怀疑自己有抑郁症的倾向,最好还是到专科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
老年期抑郁如何治疗?
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通常需与药物治疗相配合。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及不良环境所致的抑郁,可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有明显依赖和回避行为的病人,可选用认知和行为治疗。关于维持治疗,因其再次复发的危险性较高,大部分研究者主张对第一次起病的抑郁病人,在达到临床痊愈后至少应维持治疗一年。若出现复发,则需维持治疗二年或更长。
来源:吉林旅游广播《金牌医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