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中的4个误区,您中了几个?
很多人都听说过抑郁症,但并不了解抑郁症,甚至有些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今天,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二疗区(抑郁障碍诊疗中心)主治医师丁永卓就跟大家聊聊在对抑郁症的认识上人们通常有哪些误区↓↓↓
误区1
抑郁症是想不开的“心结”?——NO!
抑郁症是想不开的“心结”?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错误在于单纯地把抑郁症理解为“心结”未得到解决。抑郁症的起病因素复杂,不仅仅有心理及社会的因素,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甚至患者躯体疾病均可能与其密切相关。抑郁症是一种明确的疾病,与“想不开”、“心结”、“性格懦弱”完全不同。心理治疗固然重要,但仍要听从医生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误区2
一旦吃上抗抑郁药就得吃一辈子?——NO!
一旦吃上抗抑郁药就得吃一辈子?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抗抑郁治疗往往周期比较长,需要患者定期复诊。医生也会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药物的调整以及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辅助。所以,并不是说抗抑郁就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抗抑郁的治疗一般要经历急性期、巩固期及维持期。患者往往在急性期治疗后自觉临床症状消失就认为自己完全好了,自行停药后病情再次反复,因此就得出了药物必须终身口服的想法。其实是因为患者没有经过规范化的抗抑郁治疗,导致抑郁症的解决并不彻底,反复发作。所以,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经过规范化治疗后,患者是可以停药的。
误区3
抗抑郁药对肝肾不好,会让患者头脑变笨?——NO!
吃抗抑郁药对肝肾不好,会让患者头脑变笨?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抗抑郁药物虽然是一种化学药品,但经过了大量临床研究和使用,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另外,抗抑郁药物会经过肝肾代谢,并不代表就会损害肝肾的正常功能。在服用过程中,患者只要定期检测肝功和肾功,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肝脏及肾脏的状态,无需特别紧张。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中就包括“思维迟缓”,所以,抑郁症患者出现“脑子变笨”这种情况并不是抗抑郁药导致的。相反,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会让患者的大脑更加灵活。
误区4
只是睡眠不好,还需要吃抗抑郁药?——NO!
“我只是睡眠不好,并没有抑郁。”很多人来就诊会强调自己睡眠不好的问题,但是医生却会给他们开一些抗抑郁药物。这是因为很多人的“睡眠”问题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早醒”本身就是抑郁症的重要症状之一。只有治好了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才会得到改善。否则,单纯只靠服用催眠镇静类药物,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使病情加重。药物的滥用等诸多问题,反而加大了治疗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