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时代,如何拥有健康的情绪?答案在这!
对考生而言,高考是一场身体和心理的“大战”,不仅考前的情绪重要,考后的情绪也同样重要,很多考生出现焦虑、空虚的感觉。长春市第六医院门诊主治医师钟沿风与考生和家长分享,在高考过后该如何调试情绪。
可以适当放松,放纵并不可取
有些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后几天彻底放松、无所顾忌,但是很快就会感觉空虚、无聊,提不起精神。面对这样的心理问题,钟沿风说:“适当的放松很有必要,但放纵并不可取。过分放纵的生活方式不但对健康不好,也容易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引发更多负性情绪,不利于我们接下来等待成绩发布后的报考。”家长或者考生可以在合理作息情况下美美的睡一觉,放松一下身心,安排家庭日活动或者市内短途游,帮助考生转移一下注意力,带着考生去打篮球、踢足球,通过体育运动将负面的情绪发泄出去。
不要患得患失,正确认知高考
有一些考生在高考之后会不断回忆自己高考时的情景和答题内容,越回忆越觉得没发挥好,在等待出成绩的日子里焦虑、烦躁。出现这种心理的考生可以通过正确认知高考、学会正念、关注当下、关注自我、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态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考生可以做考试后能做的事情,比如查阅相关学校信息,专业信息等,为接下来的报考做准备,或者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体育或艺术类的学习,这些可能因为高考占用了很多时间,自己虽然喜欢,却被牺牲掉,那么此时正是满足自己的愿望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
不做过分期待,家长要成熟引导
有研究结果显示,高三学生考试焦虑与亲子沟通和社会支持各个因子呈显著相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了“高考定人生”的理念,家长也对孩子出现过分的期待。考前已经关怀备至,考后也给予很多期待,让孩子在等待考试结果时充满了担忧与恐惧。家长要和考生一起正确理性认知高考,高考固然在整个人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也只是漫漫人生路很小的一部分,高考并不是回报任何人,而是对自己12年寒窗苦读的总结和考核,为下一段人生发展做基石。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考生分享心情和经验,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性,全家人心是在一起的,无论成绩好坏与否,都只是一个结果。同时对于外界环境,如来自亲朋家属的“过度关注”,家长要和考生一起面对,给考生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