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系列之一 | 万万没想到,早醒比熬夜更“可怕”!
小时候睡不醒,长大后睡不着,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一个更痛苦的事实:不仅睡不着,半夜醒来的次数还越来越频繁。更惨的是,醒来后就辗转反侧无法再次入睡……
虽说偶尔半夜醒来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总发生就需要提高警惕了。为什么会早醒?经常早醒和疾病有关吗?长春市第六医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杨金玉医生将在本文里为大家一一做出解答。
早醒更伤身?这可能是病了
在大家的常识里普遍都认为,早醒要比熬夜健康的多。但事实上,过早起床和熬夜一样,都会导致睡眠时间不足,产生睡眠剥夺的症状。
临床医学上将凌晨2点至4点醒来,醒后再也睡不着的情况称为早醒,也就是过早起床。国外曾对这一类人群开展一项研究并发现,过早起床的危害不亚于熬夜。(注意,这种早起是指那些睡眠时间不足的人。)
产生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是:过早起床的人,睡眠中断往往是突然性的。
后半夜主要为快速眼动睡眠。当对一件事有预期,身体就会释放一种与压力有关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提示人们在特定时间做某些事,可能会导致睡眠突然中断而早醒,并由此产生睡眠惰性(起床气)。这是发生在睡眠之后的一种负性情绪,表现为起床时昏昏沉沉、认知能力下降、情绪低落,严重者可有方向感障碍或意识混乱。这种由睡眠时间不足导致的睡眠剥夺,还会加重睡眠惯性带来的不适感。因此,过早起床的人更容易出现肌肉疼痛和头痛,也更容易烦躁和疲惫。
半夜总醒,可先排查生理原因
如果平时早醒次数过多或影响到睡眠质量,可能是生活作息不佳,也或者是生理原因所致:
睡的太早
成年人每天需要睡7-8小时;老年人脑代谢变慢,一般需要睡5-7小时。睡得太早,比如晚上八九点就睡了,自然容易在后半夜醒来。
午睡太久
午睡超过30分钟,容易导致夜间大脑进入深度休息的时间减少,让人中途醒来或早醒。
室温太高
入睡前,人体开始降低体温,为睡眠做准备。若室温太高,使人难以入睡,也容易半夜醒来。
喝水太多
如果睡前喝太多水,容易起夜,自然会导致睡眠中断。
懒床太久
害怕睡不好,早早躺在床上或一味强调要睡足8小时……这些只会增加压力,激活大脑中与注意力和觉醒相关的部分,增加中途醒来的次数,导致失眠。
激素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分泌的褪黑素和生长激素逐渐减少,导致深睡眠和浅睡眠质量均有所降低,出现早醒现象。
睡前饮酒
睡着后最初几个小时,身体会代谢酒精,影响睡眠进入快速眼动期。这会使人在后半夜变得焦躁不安,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总看手机
睡前长时间看手机,屏幕蓝光会阻止身体生成褪黑素。
当然,经常早醒还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焦虑抑郁易导致睡眠中断和早醒;
糖尿病或引起夜间饥饿醒来;
甲状腺过度活跃,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分泌激增,造成失眠焦虑;
胃酸逆流会出现反酸、胸痛等症状,且夜间易加重,影响睡眠;
呼吸问题,季节性过敏、感冒都会导致夜间睡不好或早醒,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睡眠呼吸暂停征等也会使气道狭窄,引起睡眠中断。
如何缓解早醒?
想要保证良好睡眠、不早醒,医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准时入睡
调整入睡时间,建议23点前入睡,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睡前不要看电子设备,及时关灯。
2.灵活应用腹式呼吸和正念冥想
睡前、半夜醒来,先不要着急起床或担心失眠的后果,可尝试腹式呼吸,吸气时主动将腹肌缓慢鼓起,呼气时再主动将腹肌缓慢地缩回,以此将呼吸频率降低,让人放松的同时,焦虑也会减轻。
也可进行正念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如果思维开始游离,轻轻地将其引导回呼吸。
3.减少闹钟次数
只定一个闹钟。人在睡觉时,如果不停被闹钟打断,睡眠周期也会被打乱。若要定多个闹钟,间隔最好在一个睡眠周期,约一个半小时。
4.多晒太阳多运动
白天增加阳光照射,会在脑内积累更多天然的褪黑素,有助于睡眠。白天多做些运动,即使只是散步半小时,也有利于晚上快速入睡。
5.保持乐观情绪
客观事物和个人心态都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如果无法改变客观事物,就尽量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从而改变心态。
6.避免滥用药物
滥用褪黑素、安眠药等,不仅对改善睡眠无益,还可能有其他副作用。若长期因早醒问题饱受睡眠困扰,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而不是自己胡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