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系列之二 | “秒睡”是福?别羡慕了,这可能是病!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精神压力如影随形,睡眠问题成了许多人的“隐形敌人”。能够“想睡就睡”,似乎成了一种难得的幸福。
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秒睡”,那可就要留心了,这或许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一种需要关注的健康信号。
日间过度思睡原因众多
当发现自己白天睡眠增多,该维持清醒的时间段,不能保持清醒,出现难以抑制的困倦时,要注意,这可能是出现了日间过度思睡。
日间过度思睡,听起来像是“偷懒”的借口,但其实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健康问题!首先,熬夜、失眠是“元凶”之一,晚上睡不好,白天自然容易犯困。其次,睡眠呼吸障碍也会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再次,药物与睡眠息息相关。镇静催眠类药物过量,或突然停用兴奋剂类药物等,都会让人昏昏欲睡。此外,一些神经疾病、精神心理疾病也可能引发这一症状。
特别注意的是,发作性睡病作为导致出现日间过度思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容忽视。
发作性睡病五大症状
发作性睡病好发于10岁-20岁,它的临床表现包括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入睡前幻觉、睡眠瘫痪以及夜间睡眠紊乱等。
★ 日间过度思睡:它是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一些患者可能在行走、吃饭、说话等活动时,突然睡眠发作。
★ 猝倒:通常由强烈的情绪反应诱发,如悲伤、大笑等,持续时间常为数秒至数分钟。
★ 入睡前幻觉:多在入睡时发生,也可以发生于醒后,表现为在觉醒和睡眠转换期出现的幻觉,可以为视、触或听觉。
★ 睡眠瘫痪:从睡眠中醒过来时,脑子是清楚的,但身体不能动也不能发声。
★ 夜间睡眠紊乱:包括夜间睡眠不安,表现为反复夜间睡眠中断、觉醒次数增多和时间延长。
快给你的嗜睡情况评分
Epworth嗜睡量表,用于评估日间思睡程度,也是发作性睡病诊断的主观评估工具之一。
如评分超过10分,建议您到医院就医。医生会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清醒维持试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等专业的检查为您进行专业诊断。
五招缓解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虽然是一种罕见病,但它也严重影响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医生给大家分享5点建议,一起来学习。
①规律小睡
白天突如其来的困倦是发作性睡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可以尝试在白天安排规律的小睡,能够有效提升清醒度,减少日间嗜睡的频率。
②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是管理发作性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按照医嘱服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③适度饮用咖啡
在不影响夜间睡眠的前提下,适量饮用咖啡或其他含咖啡因的饮品,可以帮助缓解日间困倦。
④优化夜间睡眠
如出现夜间睡眠紊乱(如失眠或频繁觉醒),建议通过调整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方式,优化夜间睡眠质量。
⑤心理支持
发作性睡病不仅影响生理健康,也可能对心理状态造成压力。寻求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此,医生提醒大家,发作性睡病患者一定要避免从事高空、水下、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等高风险作业。如果发现自己白天总是“困意来袭”,可能是身体在“报警”,及时就医、找到原因,才能让生活重新“元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