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 守护女性心理健康,绽放“她”力量
母亲、妻子、女儿……无论以何种身份和姿态出现的女性,都是这世界“最美的色彩”。
但伴随着现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新形象而来的,却有加倍的心理压力和被倾听的需要。有临床数据显示,女性焦虑症的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两倍,那些深夜未读的工作消息、清晨备好的温热早餐,此时都化作无形的沙粒堆积在“心理天平”上。
女性群体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焦虑?又是什么让她们更容易陷入情绪漩涡?
春回大地暖,情系半边天,在这个专属于女性的节日里,让我们与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专家一起来关注“半边天”的心理健康,探寻女性力量!
当代女性
心理健康现状
据调查,我国近两年心理疾病呈白领化、女性化、低龄化趋势。在心理疾病中,抑郁型病人绝大多数为三十岁以上都市女性,而一项在全球开展的大规模精神健康调查中显示,女性焦虑症的患病率约是男性的1.3倍-2.4倍。
心理健康问题之所以成为日益困扰女性的社会问题,并使之成为心理疾病及心理因素相关疾病的易患群体,多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如月经周期、妊娠和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更年期等变化的影响,其异常心理发生率高于男性。其中,处于15-19岁青少年时期和60-69岁老年期这两个阶段的女性人群,患病风险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同时,死亡风险也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此外,女性焦虑症患者还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和抑郁的共病风险,相较于普通人群,由于其长期承受内心折磨,自杀风险有所升高。因此,更要警惕这几类人群的情绪波动,避免她们产生自我伤害行为。
为何女性焦虑症要多于男性
可能的原因是……
生物学因素
男女性别不同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激素水平不同。激素可调控脑内多个参与焦虑症发生发展的神经递质系统,以及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从青春期、怀孕到更年期,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都伴随着卵巢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激素的剧烈变化,会导致焦虑的风险升高。
有研究表明,月经前期的紧张、产后的情绪波动、更年期的焦虑,都是女性激素不稳定的结果。
也有研究者认为,女性杏仁核体积的缩小与波动的激素水平可能相关,而正常体积的杏仁核与人类维持稳定的情绪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还有研究发现,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女性,其杏仁核体积缩小较焦虑的男性更明显。
此外,临床上女性睡眠障碍者也多于男性,而长期失眠会使人思考能力和记忆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精神萎靡、焦虑和烦躁,甚至诱发或加重精神痛苦,进而引发焦虑症。
特定的心理特点
情感细腻、沟通时倾向于间接与委婉、社交行为中更注重关系的和谐,是女性特有的心理行为模式。这种内化式的情绪表达,使女性在出现情绪紧张和焦虑时,不自主地进行“心理反刍”,即反复思虑情绪、焦虑发生的可能原因。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她们反复进行着不愉快的回忆,并对未知的结果产生担心,更有可能将普通情况诠释为“危险信号”,将小挫折看成“大磨难”,诱发更多负面情绪。而这种特质也是焦虑症的高危因素。
必须引起关注的社会、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女性身兼多个角色,特别是职场女性,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寻找平衡。如果存在婚姻或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甚至是家庭暴力、婚恋或生育等问题,都可能会加大女性罹患焦虑症的风险。
女性该如何
保持自己心理健康?
面对生活、工作压力,学会重视自我关怀,始终是女性化解心理压力的健康之法。若您总是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或时不时感到紧张、害怕,可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
悦纳自我,别把感情当做唯一寄托
了解自己,学会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以及各种现象,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不苛求自己,也不要求自己表现得十全十美;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时,不退缩、不逃避、不忧愁、不沮丧,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注意调整自我,以达到心理上新的平衡。
善于解脱压力
人生征途上常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女性要做到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然安慰、自我解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当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或出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勇于在亲友面前倾诉,作合理的宣泄。
如果您发现身边的女性有焦虑情绪,请先尝试着理解和接纳,多关注其感受和情绪,帮助其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对于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倾诉者来说,陪伴和倾听的情感支持,有很好的心理安抚作用。其次,也可以试着拥抱她。研究发现,拥抱产生的催产素也能很好地缓解焦虑情绪。
若在劝慰和开导下,还是无法排解她们的不良情绪,请帮助她们积极寻求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