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压力大容易抑郁?真的不是孩子矫情、“戏多”!
脑袋仿佛被灌了浆糊,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却怎么也记不进脑子里,越是拼命学习,成绩越是不断往下滑。
芸溪(化名)小学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自从几个月前升入初中后,她发现自己最近似乎连听课都成了问题。不得已,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走进了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门诊……
郁郁寡欢的少女差点被“过度学习”摧毁
据接诊的医生说,这已经是芸溪第二次来医院就诊了。九个月前,芸溪曾因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滑等表现,来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
医生了解到,芸溪从小性格内向,且父母长期分居,一直跟着外婆生活的她,缺乏完整的家庭支持,这样的环境可能进一步加剧了芸溪的心理压力。针对病情,医生当时对其采取了药物治疗,但因芸溪中途停药,病情未见明显改善。
直到一周前,芸溪因感冒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并伴有睡眠障碍、悲观情绪加剧等症状,甚至产生了拖累家人的想法。虽未出现自杀倾向,但已无法上学,不得不被家人送进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后,医生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当时情感反应尚协调,且存在自知力的表现,芸溪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住院期间,除了抗抑郁药物治疗外,医生还结合了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帮助其改善认知功能。两周后,芸溪病情逐步好转,通过坚持服药和自我调整,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青少年学业压力过大也是导致孩子抑郁的原因
接诊芸溪的心理医生表示,虽然“减负”工程一直在推进,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处于敏感的青春期,一边要面对自身心理发育上的情感波动和变化,一边还要承受来自学业的压力,其中,包括课业学习难度大、作业多、考试压力、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以及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压力等。
在这些外部因素中,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紧张,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或人生发展寄予过高期望,可能会使孩子感受到过多的学业监控和评价性压力;学校作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过度的学业负担、考试难度、教师的高期望、师生关系的疏离和冲突等,也会带给孩子众多压力;同伴群体中的相互比较及压力传染,也会让孩子受到负面影响,可能会促使他们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和观点,以此去迎合他人的期望和认可。
此外,也有部分青少年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这类学生面对困难时,通常自觉无法应对而产生恐惧心理,会选择回避问题或敷衍了事。因为他们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评估,控制感较弱,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冲突,也容易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体验。
避免孩子抑郁
请从这3点助其解决学业压力
心理医生表示,一个抑郁的孩子与遗传因素、个人性格、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内向敏感、有过创伤经历或家庭环境不良的孩子,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更高。这一点不管是从上述实际案例中提到的患者,还是心理援助热线来电中反映较多的是学业压力与厌学,都可以证明。
怎样帮助孩子解决因学业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呢?医生建议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帮助:
1.情绪管理能力
当孩子无法应对那些不可控的压力源产生的影响时,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调整自身对此事的认知,学会管理由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
家长可以多灌输给孩子一些像“学习只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个过程,只要自己尽力去走完这段路程,就是最棒的”“当无法胜任感到压力时,我们也要学会适度地降低要求,这不是认输,而是不与自己较劲,不去为难自己”的观念,让孩子慢慢形成“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是可以克服、都会过去”的意识,并会坦然地接受自己学习上那些挫败感的事情,进而学会面对现实以及它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影响,有意识地把情绪的压抑或发泄转变成察觉与成长。
2.激发孩子内驱力
即满足孩子的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这三种心理需求。当这三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时,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时,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让他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更愿意接受学习的挑战。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的选择和自主权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培养出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会通过自己想办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真的不擅长学习,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优势能力,培养他们在某个领域的兴趣和专长,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感到满足和自豪时,正向的反馈会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
3.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对青少年:
可以采用躯体训练与认知训练结合的方式,对患儿优先进行躯体训练。通过训练,肌肉的紧张度、皮层兴奋性、心率和血压都有所降低,呼吸也变得缓慢。在这种低唤醒水平下,青少年容易从压力中恢复过来。
认知训练的核心目的,是让青少年改变对于压力的评价以及自身应对学业压力的认知,引导他们记录并了解自身应对模式,帮助他们尝试用新的方式看待压力。
对家长:
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其学业压力过大,反映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必要时其他的家庭成员也要接受咨询。
这种“家庭同治”的咨询,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行为、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降低家长的焦虑,为家长提供帮助孩子降低学业压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