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 遇事必纠结?“选择困难症”这样破解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健康……选择你的未来……”这段似绕口令一样的台词,是电影《猜火车》里的一段经典独白,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映射。
最近有很多人就“如何选择”打来咨询电话,通过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大到职业选择,小到日常社交、一日三餐,人们总免不了权衡利弊,期望得到一个“最优解”。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不是“想要的东西有太多选择”,而是我们的内心产生了“动机冲突”。
陷入纠结的不只是“选择” 更害怕是的“选错”
动机冲突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决策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一个人同时存在多个心理需求或目标,由于无法同时满足这些需求或目标,从而导致了心理紊乱和行为矛盾。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动机冲突。
心理学家勒温按照冲突的形式,将动机冲突分为如下四类:
① 双趋冲突:同时存在两个具有相同吸引力的目标,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时产生的冲突,也可以理解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个都想要,却只能二选一。
② 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开其中之一时产生的冲突。这可以用“前有断崖、后有追兵”来解释,也就是两个都不想要,却必须选一个可能对自己伤害最小的。
③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渴望接近但又无法回避,由此产生的冲突。“美中不足、尺瑜寸瑕”可以用来解释这种情况,即我们可以理解为风险与收益并存,在我们想要的目标或需求中,总有一部分是不想要的。
④ 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产生的冲突。在这两种正负冲突中,每个目标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让人一时难以抉择。例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在薪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又利弊相当,这就可能让决策人举棋不定而陷入冲突中。
选择为什么难?皆因会失去自由
有些人一遇到“选择”就优柔寡断,是他们自认为选择后,会减少未来的可能性,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但关键原因还是在于:
● 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
● 害怕承担抉择的后果;
● 对自我不满,并将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
摆脱选择困难,从这三点入手
若是在不严重的情况下,大家可利用下面的一些简单方法,为自己增强安全感,并帮助自己从追求所谓完美的强迫束缚中解脱出来。如果已经出现一面对选择就觉得异常艰难、惊慌失措,甚至对选择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恐惧,还是尽早寻找专业医生帮助。
① 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
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取舍,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当选择完成后,不要因为害怕损失、害怕未知而反复后悔和担忧。我们一生都需要做出无数次选择,难免会留下遗憾,只要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可通过不断重复的心理暗示,逐渐走出选择障碍的阴影。
② 通过优劣的方式来选择
当遇到多种选项不知该如何抉择时,找出各项的优、缺点,并将它们互相对照,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到期待效果并做出决定,避免自己盲目决定而后悔或绝望。
③ 改善亲密关系及学会自我欣赏
亲密关系对我们的选择力影响很大,而亲密关系也是增强安全感的重要一环。你需要尽可能地去改善自己与家人(如伴侣、父母等)的情感关系,这样能够避免在选择过程中带来的批评与指责,而是更多采用欣赏和鼓励的言辞或举止,这都是加强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向好的举措。而亲密关系的改善及安全感的增强,都能够缓和选择障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