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抑郁症患者正确相处?记好这几点!
关于抑郁症患者,他们具有这样一个共性特征:试图尽可能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正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极力掩饰病情,加上身边亲友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导致双方相处时,小心翼翼,产生困扰。患者家属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更好地促进其康复?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专家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抑郁症作为威胁人类健康、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它的个体差异很大,可谓是千人千面,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表现。
心境低落。它是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与外界环境不相称的、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悲观心态。轻者闷闷不乐、缺乏愉快感;重者悲观绝望、痛不欲生。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会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思维障碍。患者常感觉自己反应变慢、脑子变空、记不住事情。有些患者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妄想等精神类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常表现为听到不真实的音乐、敲门声等幻觉。
意志活动减退。临床表现为没有意愿和动力做事,比如行为缓慢,生活懒散,不愿社交,长时间独处,严重时不顾个人卫生,甚至不语、不动、不食。
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或学习费力,又或是语言流畅性及思维灵活性有所减退,总是回忆过去不开心的事情。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完美主义倾向。他们过低的自我评价,极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想法及自罪自责的负面念头。
躯体症状。可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导致患者多次就诊于相关科室。常见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疼痛(身体任何部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正确相处的四大注意事项
▶ 尊重是最好的一剂良药。与抑郁症患者沟通时,要尊重对方感受,将其看作正常人。当他们陷入无休止的负面思维中,可在聊天中传递一些中性信息(天气、环境、孩子等话题),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 与抑郁症患者沟通时,要尊重对方感受,将其看作正常人。当他们陷入无休止的负面思维中,可在聊天中传递一些中性信息(天气、环境、孩子等话题),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 给予患者正性支持。患者状态不好时,家人不要强迫其做任何事,只需要给他们提供稳定、温和的环境就足够了。用送一束花、给一个拥抱、做一顿饭的暖心行为,促使患者病情好转。
▶ 缓慢交流,耐心倾听。抑郁症会使患者思维变得迟缓,与其沟通时应注意放慢语速。家人还要善于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交流过程中,不打断、不催促、不强行纠正、不否定患者的感受,尽量使用肯定词语代替否定词,来安慰患者。
▶ 引导做事,规律服药。很多抑郁症患者总是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为了让其身体更加健康,家人应引导患者有意识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切忌自行加减停药。
家属如何做好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
生活护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去除不良的刺激因素,为抑郁症患者营造舒适、安静、和睦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可有效减少抑郁症的复发。若是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则应派专人进行24小时护理和陪伴。
安全护理: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照顾者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并谨慎处置危险物品的存放与保管。
睡眠护理:抑郁症患者多有睡眠障碍,应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早晨是抑郁症患者情绪最低落、易发生自杀行为的高危时段,所以对早醒的患者,特别经常在凌晨时间醒来的,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看护与陪伴。
饮食护理:抑郁症患者常因情绪低落伴有食欲下降的症状,所以照顾者应注意加强患者的食物摄取和营养搭配。患者进食情况好转,也是病情好转的一个重要指标。
心理护理:要给予抑郁症患者表达情感的机会,进而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地帮助。治疗时,可以悉心解释各种治疗措施与细节,消除他们的焦虑,减轻其心理负担。
此外,对于照顾者一时无法妥善处理的情况,如发现患者有整理旧物、莫名地突然关心他人、写遗书,或是出现攒药片等异常行为举动,心理专家提示您请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