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插兜真相:从“警惕防御”到“自我解救”,需要的是爱
在刚刚过去的2025春节档,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以持续“高开疯走”的姿态,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破100亿元的影片。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中国动漫电影现象级的爆火,离不开主创团队五年来对剧本和视觉特效的精心打磨,其中还有一大原因,便是电影中哪吒“逆天改命”的主题,满足了社会大众对精神心理的需求——面对内卷压力、阶层固化等困境,当代年轻人如何突破标签限制、反抗不合理规训,最终完成个体化成长的过程。
大家是否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哪吒作为影片的主角,在两部电影里都有一个特别动作:走到哪里都爱插兜。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医生表示,这个看似像被下了“手部封闭咒”的行为,其背后隐藏着诸多深意……
插兜的“酷盖”,他们在想些什么?
在心理学代表性流派中,有一个专门研究人的行为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它认为,根据人的行为,可以推断出导致行为发生的刺激因素,从而推断出个体的内心活动。
这是因为很多时候,个体的行为大都是思维惯性导致的,而一个人的下意识行为反应了他最真实的内心感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下意识行为,会暴露他真实的性格特征。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行为主义心理学专家们就曾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各种习惯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每个人下意识表现出来的习惯性动作,实际上反映了客观情况与他们自身性格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变化关系。
● 喜欢双手抱在胸前的人,通常防备心理比较强,很难信任别人;
● 说话总是辅以手势的人,或者自信强势、易武断,或者不善沟通、容易紧张,怕别人听不懂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 手里总是要拿点东西的人,如果不拿就感觉浑身不舒服,他们通常缺乏安全感,或者缺少可以依赖的情感;
● 与人讲话时,总喜欢摆弄物品的人,其实内心通常是很紧张的,可能是很在意与你的谈话,下意识通过摆弄东西缓解自己的紧张,也可能是你们的聊天让他感到很无聊;
● 身体站直且肩膀向后的人,这是一种有力量的姿势表现,表明对方极有信心;
● 习惯与人肢体接触的,如拍肩膀、握手、拥抱等,通常是个性比较随和、平易近人的人,反之则不容易接近;
● 揉手抖脚,摸后脑勺、脖子,撩头发等肢体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安慰方式。人在有压力的时候,第一反应会保护自己身体最脆弱,或曾经受到过伤害的地方,以确认自己的安全。通常这个时候,人们会做一些自我安慰的动作,这也是人们照顾自己的一种方式。
插兜真相:哪吒自我保护式防御的“结界”
哪吒插兜想要表达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来看,或许是他想用这个特别的动作形成一个物理屏障,以此展现自己潜意识中的警惕和防御。
心理学管这叫“自我领地宣言”。就像猫咪炸毛时会把身体拱成山丘一样,以确保自己的私人空间不被别人侵犯。在这个安全距离内,它会极度放松,也不会觉得不自在。而哪吒这种“防御性酷盖”姿态,其本质上是给自己柔软的真心穿了件防弹背心。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因为对于哪吒来说,他拒绝这个世界的理由实在太多了。他成长于陈塘关境内,一个百姓和妖魔不共戴天的地界之中,又偏偏是魔丸降世,从小受尽抵触,还被百姓冷眼相待,走到哪里都被当做是异类、妖怪。在电影《哪吒1》里,同龄小朋友不跟他玩,还朝他丢烂菜叶子,好不容易有个小女孩要跟他踢毽子,对方还被家人一把抱开,生怕跟他沾染上一点关系。
在偏见和成见中长大的哪吒,逐渐形成了冷漠和偏执的性格,以及对世界的警惕和不信任。他双手插兜横行霸道,看似是个无法无天的混世小魔王,但潜意识里却是在恐惧和害怕这个世界,担忧他人对自己的否定,更加害怕自己的虚弱被看穿。
为此,哪吒给自己编了一首打油诗,还自诩为“小妖怪”,这是对自己出生后,外界给予自己的世俗标签的一种嘲讽和调侃。其实,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想要被世人接受,可惜求而不得,只能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做一个表面吊儿郎当的熊孩子。只是,插兜姿势暴露了一切,也暴露了一种欺骗,冷酷插兜只是掩盖他渴望被接纳的情感诉求,他真正想要的是敖丙那样的朋友。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当漫天的夕阳将哪吒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们突然就读懂了这个口嫌体正的倔强背影:那双永远插在兜里的手,是少年给自己打造的移动堡垒。
如果下次我们看见“插兜酷盖”,不妨学学殷夫人递根糖葫芦,要知道每个硬核“插兜党”,都在等一句“我知道你值得被爱”。就像电影里那朵迟到的莲花,终会温柔地接住所有假装不需要拥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