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过”到“阳康”,这些心理调适技巧要知道!
伴随新冠感染防控措施的调整与优化,大家从担心被感染出现“恐阳”症状,再到“阳过”、“阳康”,已成为热门讨论话题。没“阳”的朋友看着身边的人不断出现小刀拉嗓子、水泥封鼻等症状,产生了未知的焦虑和恐惧。近期到心理门诊就医的人群中,也有一定数量的“阳康”患者。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缓解“新冠焦虑”,更好地适应当下生活?
不确定的状态,对这些人群影响更大
▼
据卫生组织相关调查显示,新冠感染患者康复后,仍有19.7%的人报告无法恢复正常生活,至少存在一种像失眠、焦虑、抑郁、疼痛、自主神经失调、认知障碍等症状表现。尤其是易受情绪影响的女性患者,及自身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因躯体症状出现精神健康问题。
除了上面两种特殊人群在心理“暗示”下,比较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因人生经历较少、心理韧性不足、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更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应避免对他们的指责而加重心理负担。早期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阳康”患者,通过及时就医或系统的对症治疗,已有一部分患者达到治愈标准出院了。因此,即使“阳康”后出现如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家也不要精神紧绷和恐慌,发现异常时选择科学的应对方法,尽早到精神专科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尽可能降低新冠感染对人们心身健康的影响。
如何呵护心理健康?这些心理调适技巧要记牢
▼
通俗地讲心理健康,通常是一种积极向上、自我认可、言行一致的个人心境,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个心态健康的成年人,在大部分时间Ta都保持愉悦或内心平静的状态,没有持续的心理冲突;并且可以自食其力,有依靠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那么,平时哪些行为方式可以让我们保持心理健康呢?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睡眠充足,睡前不要过早上床;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一日三餐,特别是晚餐勿食过饱;保持张弛有度的适度运动,强健自身体魄;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乐趣的同时,提升生活幸福感。
及时疏导不良的负面情绪。与其将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不良方式,当作宣泄情绪的手段,危害身心健康;不妨让亲友、同学成为自己倾诉苦闷心情的对象,获得积极、正向的情感理解和支持。如果压抑的情绪仍得不到纾解,要尽早寻求专业医生帮助,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保持良好的社交联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际交往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社交的活动,活跃在社会群体中,才能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大大增强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尽可能减少使用电子平台的时间。建议大家浏览相关信息或网络视频的时间,尽可能不超过一个小时,并且只关注正规渠道发布的权威、可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