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可能导致抑郁症?这些知识“药”知道……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或许大家不了解的是,同时它也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长期饱受高血压困扰的患者,经受着躯体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那么,情绪障碍与高血压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若同时患有情绪障碍和高血压,这两种疾病间的症状会互相影响吗?抗高血压药与精神科药物能否一起服用?药物对疾病会有怎样的影响?
今天,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专家就大家日常用药咨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跟大家聊聊高血压合并情绪障碍,应该怎样用药~
情绪障碍与高血压症状间的相互影响
1.情绪障碍影响患者血压
高血压作为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目前,其病因还不是十分清晰。有研究表明,精神因素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精神压力过大,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尤其在中青年高血压人群里,由于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诱发高血压的常见因素,出现高血压的同时,还经常伴有焦虑、心烦、失眠、心悸等症状。
这类高血压的症状,通常以低压升高(超过90mmHg)为主,大多数人会伴有心率加快(大于80次/分)。其发病机制,很可能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清儿茶酚胺(肾上腺分泌的一类激素)分泌过多,造成血管收缩而血压升高,如果儿茶酚胺持续释放,则会引起持续性高血压。
此外,如果有患者经受过强烈的、反复的、长期的外界环境刺激,进而引起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皮层下中枢神经平衡遭到破坏,并使其功能出现紊乱,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2.高血压也可能引起精神症状改变
血压与人的情绪变化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患者较一般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血压,其发生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5倍左右,而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也较普通人群高,为15%-50%。
由此可见,高血压与情绪障碍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的备受关注,我国很多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家通过临床观察、研究,逐步意识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所以,目前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医治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临床症状逐渐恶化的情况时,医生多采取“双心治疗”的模式,即对患者进行医治以及护理的过程当中,除了给予他们有效的药物医治之外,也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起到推动疾病康复的作用。
药物对疾病具有怎样的影响?
目前,高血压患者常用的降压药共有四类↓↓↓
① 血管紧张素制剂
② 钙拮抗剂
③ β-阻滞剂
④ 噻嗪类利尿剂
这4大类药物虽然具有相同的总体药理特征,但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药理特性,不同的药物影响抑郁症发生的风险不相同。
1.抗高血压药对情绪障碍的影响
有抑郁症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若长期使用可乐定(老降血压药,可抑制中枢神经)或大剂量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抑郁状态加重。因此,在服用上述药物时,要给予充分注意。与此同时,对于长期服用上述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应防止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如果高血压患者已明确抑郁症相关诊断,则需要在降压的同时采用抗抑郁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因其有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效果,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以及促使血压下降,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抑制作用。许多焦虑患者常伴有心动过速、震颤、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经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对减轻焦虑症的躯体症状有效果。
2.精神科药物对高血压的影响
目前,许多市面上销售的药品可导致血压升高或水钠潴留,像氯米帕明、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都有可能升高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引起血压波动。
而体位性低血压是使用抗抑郁药,尤其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的副作用,最常见的药物是丙咪嗪。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初始服用剂量宜小,渐增剂量。起床时,动作应缓慢进行,避免突然站立,或在站立前先做些准备动作,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并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
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该怎样用药?
考虑到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日常多服用降压、降血脂类的药物,为了避免其与抗抑郁类药物发生上述反应,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比较干净”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它们通常被称为“抗抑郁药物五朵金花”,也就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SSRIs类抗抑郁药物,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舍曲林等。这样既可以保障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又不会影响降压药、降脂药的血药浓度,导致血压忽高忽低。此外,有些医生还会在此基础上使用缓解患者睡眠障碍的抗焦虑药物,如坦度螺酮、苯二氮卓类药等,帮助高血压病人将血压平稳地降下来。
精神科患者合并高血压时,用药是非常复杂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规律监测血压,注意做好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监护,定期到医院评估病情、控制情况,遇到精神及血压症状波动,要及时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