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出游睡不着?出门记得带上这本“睡眠秘籍”
自从“特种兵式旅游”火了起来,好像在哪里都能看见旅行的人潮。特别在亲子游旺季的暑期,各地纷纷开启“人从众”模式。
在时间有限的旅途中,人们总是奢想用最短的时间,品尝所有美食,“打最多的卡”,结果却走了最远的路……通常这套高强度运动下来,很多人认为自己会因为疲惫倒头就睡,但据最新一份全球调研结果显示,超60%的出行人士会因睡眠不足而精力缺失,无法尽情享受假期。
哪些因素影响你旅途中的好睡眠?
● 认床:当进入陌生的环境时,有些人第一个夜晚睡不好觉。陌生的环境可以是旅馆或朋友家,也可以是在睡眠实验室。有个名词专门用于这种情况,叫“首夜效应(first night effect)”。人类经过进化与发展,虽然对周边环境的警惕程度有所退化,但并没有完全消失。特别是当我们无法确认陌生环境是否安全时,不熟悉的环境氛围和发出的新声音,都会由这种增强的警觉性阻碍深度睡眠的发生。所以,我们在陌生环境中会睡得不那么安稳,并不是真正的“认床”,而是为了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 被打乱的作息时间:许多人做国内短期旅行时,通常将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容易导致身体过度疲劳。此外,早出晚归、改变或延长就寝时间,也会扰乱平时的生物钟,导致出游期间作息时间不规律,这也可能导致失眠。
如果是进行跨时区出国游的话,身体的生物钟无法及时调整,进而导致出现睡眠困难、早醒或白天嗜睡等“时差反应”现象。
如何在出游期间也能睡个好觉?
旅行快乐,但也很疲惫。为了让您充分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医生从临行前的准备到旅行中的状态调整,向大家分享几种方法:
临行前准备
01合理规划行程
做旅行攻略时,合理安排行程是减少睡眠困扰的第一步。尤其是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天及晚上的时间,不要安排得过满,要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行调整,避免身体过度兴奋影响入睡。
02提前调整作息
如果旅行的地方时间跨度较大,出发前应逐渐调整睡眠时间,以便让生物钟更快地适应新的时间节奏,并为后续促进身体调整、快速恢复精力,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旅途中调适
01营造熟悉的睡眠环境
对于有“认床”反应的人来说,可以在旅行时带上有自己熟悉味道的枕套、睡衣或香薰,能够缓解自己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与不安,更好地入睡。
02管理日照和光线暴露
光线是调节我们内部生物钟的关键。到达目的地后,尽量多地暴露在白天的自然光下,有利于你的生物钟迅速调整和恢复,使其与当地时间同步。
03放松身心
旅行带来的新奇和兴奋可能会影响睡眠,为调整睡前情绪,可以在就寝前尝试一些放松活动,如采用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节律上,缓解旅行带来的压力和兴奋感;播放一些白噪声或轻音乐,可以帮助你屏蔽周围的噪声,获得更好的休息。
04调整作息
医生表示,即使是外出旅游,也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持原有的作息规律与睡眠时间,按时就寝和起床。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小睡,以减少晚上的失眠困扰。
05灵活应对意外变化
旅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面对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要保持灵活应变的态度,适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安排,不要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过度焦虑,并影响睡眠。
此外,医生提醒大家旅行本身就是一场治愈生活的体验和探索,如果短时间内出现睡不好的情况,不要过于焦虑或夸大不良后果,这只是一种短暂的即时体验,学会接受并适应它,才能尽情享受旅行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