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龄和解,在成长中慢慢变好
“女人过了30岁就嫁不出去了……”
“人到中年还是中层,这辈子就混不出点名堂了……”
“都多大了,现在才学,能来得及吗……”
这些话像咒语般充斥着人们的耳朵,“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仿佛成了人们对成功的刻板印象。人们经常问自己:我是否过了最佳年龄?是否偏离了标准的人生轨迹?
年龄焦虑不是病
对于年龄焦虑,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二疗区(抑郁障碍诊疗中心)主治医师赵伟佼说:“年龄焦虑不是病,是基于现实的、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各个年龄段都会出现类似的焦虑情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充斥着人们被年龄支配的焦虑感:“出名要趁早”,“某某女星年近40仍保持少女感”,“大公司员工年轻化、中年高层被解雇”等。人们常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殊不知,在这种“人生时间表”的桎梏下,焦虑情绪就可能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
焦虑根源是对未来的恐惧
与其说现代人对年龄产生焦虑,不如说是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赵伟佼介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路径,都有自己的“时区”。有些人可能是幸运的,能更快找到合适的位置,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有些人却没那么幸运,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试错,才能找寻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和乐趣。但在传统的“时间表”里,往往对于大龄却暂未成器的人,带有不赞同和偏见。
未来可期,为生活增添色彩
殊不知,年龄的增长并不全然代表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年龄增长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阅历会越来越丰富,理解能力、共情能力也会更强,一些人经济状况会比年轻时更好,反而会有更多的时间和选择。但在这之前,大家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年龄,运用好年龄带来的优势。“落后学生”俞敏洪在毕业典礼那天对全班同学说了一段话:“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无独有偶,去年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上,一支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校友合唱团演唱的《少年》刷爆全网,这群老年人的“朝气”让观众热泪盈眶。由此可见,年龄从来不是限制,而是资本。无论年龄,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无限可能,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
行动起来,直面年龄不焦虑
对于如何缓解年龄焦虑,赵伟佼说,与其在焦虑中困惑,不如行动起来,把焦虑转化为摆脱现状的动力。比如,年轻人事业没方向,不如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爱美的女生为变老担心,不如正确护肤,积极运动,保持阳光心态;老年人担心养老问题,不如多了解养老政策,适当储蓄,对未来合理规划。
我的人生,我做主。大家要允许自己30岁还在摸索人生的方向,也要允许自己80岁还在挑战自我,按照自己的节奏活,不被世俗的价值观所绑架,不为自己设限,你的人生才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