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娇气,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
对很多女人来说,成为妈妈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但产后抑郁却给这种幸福蒙上了阴影,甚至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然而,即使有公众人物的影响,产后抑郁也难以避免被忽视、被误解的局面,仍有不少人会认为“产后抑郁”等于“作、矫情、公主病、玻璃心、无聊闲的......”,这些刺耳的话语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无异于刀刻于心。今天,请跟随我们尝试走进这个疾病,了解产后抑郁的真实世界。
什么是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1968年由Pitt首次提出,当时称为“分娩后不典型抑郁”,是分娩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有研究报道产后抑郁症在产后第一年影响10%~20%的女性,高收入国家患病率为6.9%~12.9%,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患病率>20%;另有研究发现产后一年以上PPD患病率25%;既往有抑郁史者产后抑郁概率为25%,既往有产后抑郁史者再发概率为50%。实际上,33%的PPD女性在孕期就会出现症状,另有27%在孕前就出现症状,经历PPD的妇女通常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4周内首次出现症状,因此有研究指出“围产期抑郁”比产后抑郁症的表述更为准确。产后心绪不良一般不会对产妇造成严重损害,一般不需用药,但心理治疗是有益的。需要重视的是,一些病程较长的产妇,后期可发展为PPD。因此,它是产后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现、早干预有绝对益处。
产后常常情绪低落,有可能是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情绪低落、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同时,还可能出现患者体验不到乐趣,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患者虽参加娱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
产后抑郁常伴随这些症状
1、悲观、焦虑情绪非常明显,有的患者言行激越,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2、自卑观念明显,自我评价较低。
3、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
4、多疑敏感、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
5、睡眠紊乱。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梦易醒等。
6、莫名的身体不适感。
7、严重者会出现自杀观念或伤害婴儿的倾向。
患上产后抑郁怎么办?
产妇一旦已经出现了抑郁情绪,如果症状不是非常严重,可以用常见的方式护理,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主动与产妇交流,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让产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产前积极准备。在准备怀孕开始就要留意准妈妈的情绪,发现可疑征兆,及时寻求支持。
2.日常积累力量。新手妈妈要学会和自己相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因孕育带来的身体、心理变化,简单明确地向伴侣表达自己的需求,坦诚地寻求帮助。准妈妈和准爸爸要凝聚为团结的队友,互相支持,不吝惜对彼此的鼓励,遇到冲突更要积极沟通、倾听。此外,日常的吃穿住行等细微之处也大有可为,目的是营造相对平和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
3.重视社会支持。准妈妈需要寻求同伴支持的机会,可以多和朋友、同事、亲人等身边有经验的过来人“取取经”,也会减少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焦虑。难以与他人诉说的时候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怀疑患了产后抑郁症,请及时到专业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社会和生物学等方面,实际操作中往往要采取联合治疗策略: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心理治疗(IPT)、正念治疗、家庭治疗等,帮助新手妈妈解决“做个完美妈妈”的丰满理想与“一地鸡毛”的骨感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带来的心理冲突,在新的生活模式中探索有助于自我成长的人际相处方式和自我生活态度。
药物治疗。如果产妇已经患有严重抑郁且有自杀行为,应综合权衡获益和风险,建议考虑抗抑郁药治疗。一旦决定选择药物治疗,需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对于想要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也不要太过紧张,有些药物在乳汁中分泌量很少,可以跟医生协商选择。病情痊愈后,如想停药务必先咨询医生,以避免复发等风险。
物理治疗。如果需要帮助药物治疗快速起效、缓解症状,必要时也可以合并改良无抽搐电休克(M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物理治疗,具体情况要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至此,大家对产后抑郁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每一位想要成为母亲的女性及每一个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家庭,越了解它就越能减少慌张,越能更好的应对。产后抑郁症如同岁月长河中的一股激流,这个过程艰难、挣扎,别慌、别怕,接纳和拥抱是最温柔的力量。医生建议您,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