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爱讲话才是自闭症? 还有一种高功能自闭症很“隐蔽”
一位妈妈说:“我家宝宝4岁了,还没上幼儿园,自理能力弱,尤其是语言能力差,眼神对视还可以,平时几乎很少说话,不喜欢交流沟通,问他几岁了,根本不回答,跟他说十句话,自动过滤九句,在外面很少能跟同龄孩子玩到一起去。”于是她将孩子送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被确诊患有自闭症。
什么是自闭症
关于自闭症,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三疗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彭新贤做了详细的阐述,自闭症又称孤独谱系障碍,是神经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其中,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对高功能自闭症的一种称呼。
0-3岁是预防发现的最佳时期
据彭新贤介绍,自闭症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般在18个月到3岁之间就会确诊。很多轻度自闭症不容易判断,比如不明显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可能到童年才确诊。
轻度自闭症孩子与正常孩子差别不大,一般交往过程中不易被发现。而重度自闭症孩子都被父母小心翼翼的看护起来,也不容易看到。因此多数人对自闭症的看法多来自影视题材,甚至认为是某个领域的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到了 3-4 岁,却依然无法开口说话。从不与人进行交流,也绝不会和他人发生目光对视,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的非常安静,但又会发出奇怪的声响,不知疲倦的做着重复且怪异的动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彭新贤表示,自闭症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不仅家长存在疑惑,学术界也没有一种理论能完美解释其成因。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几乎所有自闭症孩子都存在语言障碍问题。
细心观察孩子行为及时发现并干预
0-3岁时对家长的呼叫、逗乐毫无反应,不与家长产生目光对视,也不会像正常婴儿那样期待被大人抱起和贴近。
年龄稍长以后,依然不会对父母产生依恋心理,回避与任何人的目光接触,更不会主动与任何人建立交往关系。
在逐渐成长以后,大部分孩子可能会对父母产生感情,但依然明显缺乏主动与人进行交往的意愿和行为。
有些轻度自闭症孩子可能会变得愿意与人交往,但是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基本共情存在理解性障碍,甚至缺乏正常的同理心,在语言能力方面缺少成熟的社交技能,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交情景,显得与众不同格格不入。
大龄父母晚育或造成孩子患上自闭症
彭新贤特别提到自闭症另一种成因——晚育风险。如今晚婚晚育已成为社会常态,而晚育也会为后代带来很多问题,父亲的基因突变率每16.5年增加1倍,也就是说,一位36岁父亲遗传给孩子的基因突变总数是20岁父亲的2倍。而基因突变有可能是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原因之一。父亲的年龄越大,孩子患自闭症的可能性越高。
2岁确诊自闭症 4岁才会说话 成年后考上博士
1947年,天宝出生于波士顿。她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不说话,行为怪异。天宝的母亲出于担心,将她送到医院检查。而医生给了天宝母亲一个不好的消息——典型自闭症。
幸好,她有一个善良负责的母亲。为了能让孩子好起来,天宝的母亲用了各种办法。虽然收效甚微,但她始终对天宝充满希望,不离不弃。
后来,天宝遇到了她的第一位自然启蒙老师,在老师的鼓励和照顾下,天宝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不再为自己的自闭症身份感到困扰,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经过不断努力,天宝分别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动物学硕士学位、动物学博士学位。
天宝虽然患有自闭症,在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但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让全美国为之震撼。如今天宝作为著名学者,知名自闭症人士,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演讲,向公众传递自己对于自闭症人士的理解,号召全世界关注自闭症人士,推动抗击自闭症事业的发展。
父母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孩子
孩子无小事,及早发现,及时检查,正确治疗,对孩子的健康不能大意。彭新贤通过讲述天宝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连语言能力都不健全的,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若干年后竟然考上了著名大学,并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所以,对孩子早期的健康排查很有必要。如果发现孩子有行为异常、语言能力不足等情况,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都不能轻易放弃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