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周馥:坚守岗位36年,一名检验师的情怀
我叫周馥,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卫健人,很庆幸能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在参与临床检验工作的36年里,我见证了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共同经历了医院从建立、成长到壮大的每一个阶段。在这段经历中,个人也得到了成长和锻炼,为此我深感自豪与满足。
▲1980年,拍摄于扶余县中医院
练技能,我与医院共进步
1968年,自吉林医专(后更名为吉林医学院,现并入北华大学)毕业后,我便扎根基层医院从事临床检验工作,一干就是20年。1988年我被调入长春市凯旋医院(现长春市第六医院),不久后被任命为检验科主任。在那里,我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同志们一道为医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当时医院条件艰苦,科室只有一台尿液分析仪,血常规都是通过显微镜计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且生化室也仅有一台很旧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却承担着每日的血、尿、便的常规检验和血液生化检验工作。即便如此,大家依旧也干劲十足,用实际行动和专业知识、技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检验科添置了新设备——血常规分析仪。大家如获至宝,争先恐后地学习如何操作、运行、保养这个“新成员”。同时,我们也积极参加了吉林省检验中心在全省检验科室开展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日常工作中,质控品和患者样品同时操作,质控品达标了,我们报出的检验结果更准确,这使我们科的工作质量更加有保障。
▲简陋的设备
担重任,为科室发展努力
1990年任检验科主任后,为了提升大家值班的积极性,我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制定了科室内部的值班制度。为了做好这个带头人,我成为了节假日值班的第一人。之后,我按照年龄大小,合理安排了节假日的排班,这样一来,困扰许久的节假日值班难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接着又制定了岗位轮换制度,全科人员都要参与岗位轮换,让大家能够熟练操作所有的检验项目,提高专业技能。
▲1990年,医技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荣获先进党支部
同时,我积极响应医院科室内部核算要求,每月按需做预算,确保科室消耗品有迹可循,避免浪费;严格遵循检验用品采购规范,确保质量与安全;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检验知识科普宣教任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同志们一同分享。科室紧密跟随医院的战略步伐,持续稳步向前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任职检验科主任的数年间,我深感院党委和领导班子的深切关怀,更珍视科室同仁们给予的无私支持。我深知责任之重大,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我坚信,只有自身过硬,才能引领团队共同前行,推动检验科不断向前发展。
▲1990年,工作之余,坚持学习
看未来,不断学习以完善自我
工作之余我坚持学习,不仅自我提升,还积极引领全科同事共同提高业务素质。记得有一次,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一位同事在操作质控品时无法准确达到靶值,她初步怀疑是质控品的问题。为了澄清疑虑,我召集全科同事到血常规检测仪前,亲自操作,边做边详细解释,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最终,我成功地将结果精准地控制在靶值范围内。经过仔细分析,帮助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还有一次,当进行肝功两对半检测时,所有患者的结果均显示为阳性,同事初步怀疑是试剂盒的问题。我迅速介入,指导他重新打开一个试剂盒,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每一步操作。通过细致地操作,我们得到了与临床诊断相吻合的阴性和阳性结果。我们仔细查找原因,最终发现是试剂盒打开后剩余的试剂没有妥善封存,导致污染,从而产生了假阳性结果。
这两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室的管理必须严格,对每位同事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态度都有高标准要求。我鼓励大家坚持学习,勤练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并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每一个检验报告都能为临床提供可靠、正确且让医生信赖的结果。
▲1996年,与科室人员合影留念
荣誉与责任:一个检验师的奋进路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积极带领全科同事不断进步,努力做好检验科的各项工作,为临床治病救人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多次受到好评。在2004年,我有幸被授予“长春市卫生局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在随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为医院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目前,医院检验科的先进设备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的医院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医院,宽敞明亮,环境优雅,设备先进齐全,为病患提供了更加舒适和高效的治疗环境。与此同时,检验科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高端仪器的引进,更是让我们的工作如虎添翼,全科同志们都为之欢欣鼓舞,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退休后,享受晚年的惬意时光
我期待着检验科能够不断进步,为医院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共同书写医院辉煌的明天!同时,我坚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的医院将继续乘风破浪,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我衷心祝愿六院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创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