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张丽华:我与祖国同龄,我与医院共荣
“作为六院的退休职工,看到曾挥洒汗水的医院,如今医疗成就非凡,社会声誉卓著,我满心骄傲与荣耀。”
启程:医路漫漫,砥砺前行
我是退休职工张丽华,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临之际,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不仅见证了国家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艰难历程,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在医疗一线还是行政岗位中,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我们的医院如今已经走过46载灼灼年华,看到她已经逐步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大型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作为曾经的一员,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忆往昔,上世纪50—60年代,国家虽然贫穷,但人人干劲十足,学习英雄事迹蔚然成风,“雷锋日记”“欧阳海之歌”一直在我的书桌里,伴随着我的中学时代,使我文化知识与品格培养同步,并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
1973年,我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市结核病医院”从事临床工作。那是一所专业性极强、工作性质特殊的医院,医生不仅要完成医疗工作,还要成为半个放射线医生,独立给病人胸透,参加门诊透视排班,还要自己阅片。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临床业务,我就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去病案室大量阅片,仅用几个月就看完了建院以来的数万份胸片,专科技术进步很快,几年下来就成为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并着手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交流。
▲在长春市结核病医院科主任带领医生讨论病例
在北京进修后,通过选拔和考试,我又参加了吉林省“首届医药卫生学科骨干研修班”,进一步夯实医学基础,重点学习统计学、科研设计、选择科研课题,亲自联系省内、国内专家,学习实验操作技术,历时一年多完成了“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研究”课题,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获原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填补了医院科研课题的空白,我也晋级为副主任医师。
1993年春节刚过,当我正在为又一个科研课题成功立项而兴奋不已的时候,接到通知被原长春市卫生局调到长春市凯旋医院任副院长,只好中止了那个科研项目(研究可能替代当时结核菌素试验的生物制品)。
▲在长春市结核病医院科研论证时与国内省内行业专家合影留念
“自此,我在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始了求生存、求发展,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艰难历程。”
奋斗:立足岗位,开拓创新
就任副院长时,长春市凯旋医院是全市卫生系统最贫穷落后的医院,技术力量薄弱,公共交通不便,缺乏社会知名度。
我们新班子组建伊始,决心迎难而上,闯出医院新路,带领行政和业务骨干去兄弟单位参观学习,重点解决住院条件差、伙食差、管理差等顽疾,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仅一个月,住院患者量短时间内大幅度增长,并且持续攀升,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在完成初步院内整顿,医疗秩序步入正轨后,为了拓展业务范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们先后成立了“长春市护理医院”“长春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设立心理门诊,开通心理健康热线,向社会公开承诺“满意在凯旋”等活动,向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展示医院全新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广泛好评,初步搭起了精神心理卫生的组织架构。
▲1993年6月,举办长春市护理医院开业典礼,长春市卫生局局长张宇舟致贺词
次年,我们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学术交流会及第六届东北大中城市精神科学术交流会”,在国内专家及同行中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大会的文献汇编收录了我院职工几十篇国家级学术论文。
▲1994年4月,由长春市凯旋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儿童和少年精神科学术交流会”“第六届东北大中城市精神医学学术会”在长春市百菊大厦召开
受长春市卫生局委托,1995年,组织筹建了“长春市心理卫生协会”并挂靠到我院;又与北京心理研究所协作,举办了“长春市首届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班”,为全市各大医院及部分学校培养心理医生,为心理卫生事业的普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12月,长春市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大会在长春市吉粮大厦召开
“1996年被任命为院长时,医院精神心理卫生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凯旋医院’这个牌子对医院发展制约很大。”
见证:品牌重塑,心理卫生腾飞
“凯旋医院”听起来不像是公立医院,很难打出社会知名度。我们向上级提出加挂“长春市心理医院”的牌子。上级领导认为我们当时的技术力量还不够强大,就批示加挂“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的名字。1997年末,我们在市内租用四间诊室,选派老、中、青三代优秀业务骨干正式开诊,从那时候起,人们看心理问题终于不用去外地精神病院了。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开诊当天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与此同时,我院首次开展的科研课题《神经症的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在市科委立项,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并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批学术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临床与科研锻炼了队伍,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知名度。2001年,心理卫生研究所荣获长春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多年后成为医院首个长春市重点专科。
▲2006年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被评为长春市重点专科
2009年初,受院领导邀请、卫生局委托,已经60岁的我,到心理卫生中心(现为医院西广门诊部)任名誉院长,为医院拓展又一方领地。当时的中心发展遇到瓶颈,举步维艰,我们在总院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精简人员,拓宽业务,开设情绪宣泄室、催眠治疗室、心理治疗室、沙盘治疗室,进行科室核算,开展睡眠日活动,改善专家工作条件等。几个月后,一切步入正轨,门诊量增加,病房常常爆满,第二年总收入已经位于医院前列,并被医院授予“突出贡献奖”。
▲2011年度心理卫生中心被医院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在这个过程中,中心全体职工斗志昂扬、人人争先、献计献策,甚至加班加点工作不计得失,一批中青年行政和业务干部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茁壮成长,现已成为医院各个部门的领头雁和业务骨干。
“在六院工作的十几年间,我有幸与各届班子及广大职工共同为医院发展贡献光和热,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耀,每每回想起那些激情澎湃的奋斗历程,仍会激动不已。”
▲退休后把多年的兴趣爱好重新拾起
流逝的是岁月,留下的是事业。长春市第六医院在一届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一代代心理人的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用行动守护百姓身心健康,帮助患者走出阴霾,重获新生。祝愿我们的医院永远是长吉人民的心灵港湾、心理健康的守护神,成为国内同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