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自杀日 | 拉住那只无形的手,从读懂这些心灵“预警信号”开始
九月微凉,桂影轻摇,当大家致敬师恩时,请不要忘记:这一天,我们也在轻轻“走进”第2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今年的主题为“改变对自杀的叙述”,仿佛是在轻叩心门,提醒大家:每一颗沉默的心都渴望被读懂,每一处看不见的伤口都需要被温柔呵护。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就是为了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潜在风险,增强人们对不良事件的应对能力;而每个人也可以通过倾听、关怀和支持,为预防自杀做出贡献。
哪些预警信号
可能是他们在挣扎“求救”?
1.言语信号:“藏着痛苦”的话
直接或间接谈论与死亡、自杀有关的话题,频繁表达绝望、无助、无价值感。这些看似“消极”的话语,不是“矫情”,而是内心痛苦的真实流露,需要我们耐心倾听、认真回应。
2.行为信号:突然改变的“反常举动”
毫无征兆地与亲友“告别”,或是突然开始分发自己珍视的物品,不愿和家人、朋友交流,进行自我社交隔离。同时,危险行为逐渐增多,比如开车时鲁莽闯红灯、随意过量服用药物等。
这些行为的“突然变化”,往往是心理危机的重要警示,一定要主动关心、及时介入。
3.情绪信号:难以掩饰的“心理困境”
情绪波动极大,难以控制。比如前一秒还深陷抑郁、沉默寡言,下一秒突然变得异常平静(可能是放弃希望的信号)。对曾经热爱的事情彻底失去兴趣,或是出现持续的悲伤、烦躁、愤怒。
长期的情绪低落、莫名哭泣、对生活失去期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情绪问题,都可能是自杀风险的“预警”。
若有人需要帮助
可以这样“支持”TA
1.社会支持:用“陪伴”筑起温暖防线
家人和朋友的关心,是预防自杀的“第一道防线”。发现身边人情绪不对时,不用刻意“说教”,只需安静陪伴、认真倾听,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一个人,我会一直支持你”。社区和社会组织也会定期提供免费心理援助服务,这些都是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
2.自我关怀:学会“爱自己”是终身课题
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自我关怀”是最重要的心理“缓冲垫”:
◆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让身体保持良好状态,才能更好应对心理压力。
◆ 找到情绪“出口”:通过跑步、冥想、写日记、听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别把负面情绪憋在心里。
◆ 调整心态:明白“生活中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不用因为一时的困境否定自己的价值。
3.专业支持:及时求助“心理防线”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应对心理危机、预防自杀的重要手段。专业心理咨询师会耐心倾听痛苦,找到问题根源,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如果存在严重精神障碍问题,或自杀危险性很高的人,一定要及时去除自杀危险物品,不要让其独处,并立即陪他们到专科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拉住那只手”的力量:看到“求救信号”时,主动伸出援手;听到“痛苦声音”时,给予温暖陪伴;用爱与行动,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