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给孩子的爱,如何“一碗水端平”?
家有多娃,育儿路上总会发生些始料未及的事情。“自打有了三胎,老大老二常说我偏心。每天不仅要像个裁判一样打分,‘均分爱’更成了我时刻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国家逐渐放宽生育政策以来,相信不少多孩家庭都不得不面临一大难题:如何将“一杯水端平”?虽说手足之情是人伦中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但孩子多了,手足争宠就成了多子女家庭无法避免的常态。
为了“公平”对待孩子,不让他们争风吃醋或是感情不和,当父母的总是想方设法保持“均分”或是“一样”。但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专家表示,这在养育子女方面很难一概而论。
在衣食住行等可以量化的物质方面,父母或许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在情感需求方面,像陪伴、精力、关注等都是无法量化的,做到均分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更何况孩子们想要的真正“公平”的爱,是他们在心中能感受到父母对每个孩子是一样的理解和接纳,是一种被爱和被重视的养育方式。
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重视呢?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动态调整:
按需给予,而非完全相同
父母想要“一碗水端平”,并非要做到绝对平等,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兴趣,满足他们的差异化需求,给予不同的资源和关注,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TA的爱是唯一的、独特的,自己的需求是会被父母听见、看见的,而这样的端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端平。
用“共情”替代“比较”
不恰当的比较容易使孩子陷入嫉妒和竞争的困境。因此,多孩家庭应避免将孩子放在天平两端比较,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当孩子抱怨“你更爱弟弟”时,不要急于否认,而是回应:“听起来你觉得被忽略了,愿意和我说说为什么这样想吗?”通过倾听和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创造专属的“陪伴时刻”
为每个孩子安排一对一的相处时间,这比平均分配陪伴时长更有意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散步、看电影,或者只是安静地聊天。这种专属时刻传递的信号是:你对我来说是特别的。
只当沟通的桥梁,不做判断者
英国评论家戴维·佛罗斯特曾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就是一个家长;如果你有了两个孩子,你就是一个裁判。”大家都知道,在多孩家庭中,子女之间会经常发生冲突,而这通常也是最难处理的。
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认真听取每个孩子的“版本”,努力还原事件的全貌。此外,也可尝试用建议性的话语鼓励孩子自己寻找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判断,对孩子造成最大的伤害。
此外,父母还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将原本对立的冲突转化为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孩子们携手应对,化冲突为合作。当孩子逐渐学会并适应如何和别人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必然与他人更容易形成彼此互帮互助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察觉自己的潜意识
父母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或心理咨询的方式,探索自己的养育行为是否受到过去经历的影响。当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的偏爱或忽视其他孩子需求时,尝试调整行为,给每个孩子平等表达爱与需求的机会。
建立家庭规则与共享回忆
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让孩子感受到行为的边界和父母的一致性。同时,创造共同的家庭记忆,比如一起旅行、庆祝节日或生日,增强家庭凝聚力。
当然,如果多孩家庭的父母遇到实在棘手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咨询或帮助。
多子女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一场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的修行。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用爱去滋养每个孩子稚嫩的心田,指引他们一步步收获内在的成长。
愿每个父母心中都有一个制衡的天平,平衡好对孩子们的爱,让他们心里有爱,不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