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当下,拥抱生活
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年轻女孩因生活变故患上中度抑郁症
近日,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援助热线进行了一通自杀来电的干预,成功阻止了一起自杀事件的发生。李倩(化名)高二时因生活变故患上中度抑郁症,服药1年后逐渐减药,效果良好。近日,李倩与自己相恋7年的男友分手。据了解,她与男友是高中校友,在她患病期间俩人相恋,在心理上她很信任男友、依赖男友,也很感谢男友,把男友当做生命中的唯一。目前,两人均已毕业,面临现实问题,男友提出分手,面对他的突然离开,让李倩的情绪跌入谷底,深陷抑郁之中3个多月不能自拔,并且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想要跳楼自杀。咨询师考虑到李倩可能存在自杀风险,随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了她的情况以及来电过程。最终,成功劝下了李倩,并将其送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自杀的表现有哪些
自杀性的言语。当个体有自杀意念的时候,大部分会出现自杀性的言语,如“活着没意思、人死了还会感受到痛苦吗、人为什么活着......”这些都可能是当事人准备自杀的重要信息。
情绪的变化。当原本外向的一个人突然变得木讷、内敛、情绪低落、后悔、自责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异样的表现。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哭泣,问而不语;把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也会说一些告别的话语,如“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想我、我不在了你多多照顾孩子、以后你可能看不到我了......”这些行为和话语都可能在提示——“我要自杀了”。
如果身边人有自杀的想法应该怎么办
当有人表现出这些征兆时,大家可以这样做:
冷静倾听。有自杀企图的人向身边的人倾诉既是释放,也是一种求救的信号。面对已经万分无助的Ta,大家不要否定批判其想法——“你就是想的太多了。”“这是你性格问题。”这种批判并不会让Ta转变想法,只会感受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大家需要做的是鼓励Ta谈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接纳Ta的情绪。
支持希望。抑郁症患者不是自己想要得病的,而自杀的念头也是为了逃避痛苦。这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是他们的错,不要用亲人、朋友给Ta施加压力,这只能增加Ta的内疚、自责。大家要表现出真正的支持、接纳、包容的态度,让Ta相信别人是可以给其帮助的。
不回避谈及自杀。当Ta主动提起自杀话题时,可能是一种求救信号,在表达Ta有多么痛苦。即使Ta并没有提到,但我们察觉到“危险信号”时,也可以在沟通的时候询问:“在你感到痛苦绝望的时候,你想过结束生命吗?”交流中可以了解Ta的感受、想法、对自杀的理解、自杀计划以及是否有过自杀经历等。这既是一种分享和释放,也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甚至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突破保密。如果你获知了Ta存在自杀想法,Ta也许表现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危机的紧急程度等,千万不要替Ta保密。只靠自己的力量通常无法来帮助Ta,应尽量取得其单位、亲属以及专业机构的帮助。此时,关于自杀的这些念头就是很重要的信息。
若其突然好转,不要放松警惕。如果Ta一直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突然变得格外轻松、平静,或者其他的“好转”迹象,也有可能是因为Ta已经决定了走向死亡,想到死亡就会很愉悦,那些“好转”的迹象也许只是做出了这个重要决定之后的释然。
帮助其就医。多数有自杀意念者都可能伴有严重的抑郁情绪,这时要鼓励Ta去当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六院人将继续用爱心、耐心守护生命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