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 | 想要控制“心瘾”,戒毒离不开心理干预和矫正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也被称为“全球禁毒日”,它是联合国为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而设立的。
经过近几年的广泛科普,大家已经熟知:吸毒,不止会在生理上对毒品成瘾,心理上也会成瘾。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清楚地认识到,想要克制这种上瘾,必须在戒毒工作中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下面,长春市第六医院精神科专家将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戒毒工作中的心理干预措施和康复管理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哪些人格特征的人
更容易掉入毒品的陷阱?
研究证明,吸毒人员往往有一些共性特征,比如冲动、猎奇心理重、情绪不稳定等。
1.冲动
个体行为冲动,法律观念淡薄,想干即干,丝毫不考虑此行为带来的后果,尽管事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自责,但是下次出现诱惑的时候,仍然会重复冲动行为。
2.猎奇心理
这是比较常见的心理表现。个体喜欢追求新奇,也就是喜欢追求多样性、新奇性及复杂性的感觉和体验,为满足这种猎奇心理,甘愿冒险去尝试某些行为。他们往往不愿意受社会约束,不喜欢单调的生活。
3.情绪不稳定
个体的情绪管控能力较差,在遇到应激事件的时候,容易出现焦虑,甚至是抑郁情绪。
除上述特征外,部分人可能还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需要刺激性的物质来提高自信。
可对戒毒人员
采用哪些心理干预措施?
药物依赖具有复杂的生物、心理与社会学机制,导致心理、家庭、职业及社会功能损害。心理社会干预作为成瘾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对个体心理行为及家庭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干预。
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可以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不同的治疗形式与治疗场所中。
动机强化治疗
它是以个体为中心,激发个体积极改变自己的内在潜能,尊重来访者自己的内在需求与选择,强调改变是患者自己的责任,也就是通过医生的心理治疗来唤起吸毒人员戒毒的愿望和付出行动的关键步骤。
正念防复发治疗
结合正念冥想和认知行为治疗,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个体对触发因素、习惯性思维模式及自动反应的自我意识,培养个体接纳目前体验,摆脱习惯性思维模式及自动行为反应。
家庭治疗
在患者治疗后便可开始进行家庭治疗。治疗内容包括指导家庭成员如何正确面对成瘾者及帮助患者康复,鼓励家庭督促患者参加治疗及康复活动,支持患者适应社会生活,指导患者改善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家庭治疗可以很好地训练吸毒人员的沟通技巧,同时帮助吸毒人员处理应激事件,减少情绪不稳定以及行为冲动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