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情绪不稳?专家带您了解更易被忽视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数与叛逆的魔幻阶段,它让身处其间的少男少女们,像一辆冲动加速的过山车,在成长的轨道里横冲直撞。
在孩子们身心变化最为剧烈的这段时期,有些极端的情绪波动可能是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但也可能是心理问题发出的外在映射信号,比如双相情感障碍。
有关统计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全球发病率为1%~2%,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群在18岁以下就开始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不及成年患者典型,孩子还无法像大人一样清楚描述自己病情。那么,家长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知道孩子是否患病了呢?
长春市第六医院精神科专家现在带您了解一下,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期有着怎样的面貌吧。
青少年并非“小号成人” 有Ta自己的双相障碍信号
随着近年来心理知识的广泛普及,家长们或许对双相情感障碍有所耳闻,但直到孩子确诊的那一刻,才算是真正开始认识这个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正以低龄化特点,成为真实存在于生活中不容辩驳的事实。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情绪波动起伏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件事,但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儿,其情绪变化则较一般孩子更为剧烈、极端,并且经常是无缘无故爆发的。
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期具有三大特点
1情绪波动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相比成年患者,儿童青少年在短时间内可能会经历更多次的躁狂和抑郁的交替,这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业产生影响。像有些孩子出现脾气大、任性或逃避学习时,家长和教师可能误认为只是正常的青春期现象,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2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困扰。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对自我认知从盲目、模糊到定位清晰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个时期的孩子们,会经历一段思维能力提升后的“阵痛期”,即从盲目自信、维护“全能”自我评价的时期,发展到开始反思总结自己的阶段,这期间必然会积累一定的负面情绪。而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会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加剧这个过程。
3社交关系的困扰。上面我们提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开始思考自我认知和身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学会了从一味考虑自己的“我向思维”,逐渐转向减少朋友间冲突、促进友谊发展的社交建立和维护阶段。但这对双相情感障碍患儿来说,却是一个不利影响。处于躁狂期的他们,极易冲动且易怒,会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甚至破裂;而处在抑郁期的患者,为此可能会丧失参与社交活动的兴趣,与他人的疏远,则进一步加剧孤独感和社交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会有哪些具体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有:
① 长时间体验到强烈的快乐情绪;
② 脾气暴躁或非常易怒;
③ 兴趣多,愿意谈论并参与不同的事情;
④ 不愿睡觉,睡眠少,但不感到疲倦;
⑤ 难以保持专注,并感觉思维飞快,想法多、聪明;
⑥ 大胆、愿意做冒险甚至鲁莽的事情,但判断力不好;
⑦ 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能力、知识和权利有过高的估计。
处在抑郁症发作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有:
① 经常感到无缘无故的悲伤;
② 表现出更多的愤怒或敌意;
③ 懒散、没有力气,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胃痛和头痛;
④ 睡眠增多或早醒;
⑤ 感到绝望或者自己一文不值;
⑥ 难以和别人沟通,不愿人际沟通与交流;
⑦ 吃得太多或太少;
⑧ 精力不足,对平常喜欢的活动也没有兴趣;
⑨ 会经常想到死亡的话题,或有自杀的念头。
创造稳定微环境,让孩子在包容的空间里疗愈创伤
身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青少年,除了要忍受因病情和药物影响带来的各种不适和变化,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莫名地感到异常烦闷和难受,还要遭受由“病耻感”带来的自卑,让他们很容易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无力感。这也是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感到最难受的一点。
如果您的孩子正受此困扰,您首先要做的是,给Ta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比如:
● 商量每天一起锻炼的时间;
● 尽量做到特定时间内规律饮食;
● 鼓励并帮助其保持适当的社会活动;
● 尝试记录并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 协助孩子大致找到自己躁狂期和抑郁期的时间规律,为下一次情绪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通过制定这些生活计划,让孩子尝试在相对稳定的生活中,一点点找回自己对情绪和压力的控制感。即使施行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医生还是希望家长正视孩子的疾病问题,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慢慢探索出一些能够真正帮助孩子重回正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