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 @中高考生,心理援助热线帮你减压护航梦想
近期,很多学生和家长纷纷来电求助,初三和高三学业繁忙,学生学习压力变大,出现焦虑烦躁的情况,家长也随之着急。孩子在家的时间大大缩短,亲子之间的沟通较以往慢慢变少,双方得不到好的沟通,矛盾也被激发出来。
处于备考期紧张是必不可免的,孩子和家长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应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让身心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呢?小编带您往下看。
考生如何调整考前心态?
积极暗示,强化信心
不论学习成绩处于哪个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过于关注自身缺点不足,会使人逐渐失去信心,长久下去会自我否定、自我厌弃。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减少焦虑情绪,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很好地诠释了积极暗示的重要性,只要你去相信,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所以,不管当下成绩如何,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坚持做好当下的事,潜能总会被激发出来。
转换视角,情绪优化
情绪让每一个人变得丰富多彩,而情绪变化也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反映出来的行为结果也不一样。
在迎考过程中,一次考试失败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有的同学会认为“我不行”“我完了,没希望了”。大家可以试着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失利的原因,将视线放在现实中,看一看具体哪里薄弱,怎么进行下一步提升。负面情绪的增多也在提示身体出现了问题,身心的疲惫也会让人无力前行,短暂的休整可能会让你更有力量走下去。
睡眠调整,养精蓄锐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学生在白天以更好的状态应对学习。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会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也会处于被抑制状态,很容易出现上课走神、犯困等现象。
大家可以学习掌握一些放松技巧,如腹式呼吸、肌肉放松、正念冥想等,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备考倒计时,父母如何保持情绪稳定?
接纳孩子和自己的情绪
备考期间,成绩的波动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一些情绪,父母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在备考期间出现负性情绪都是常见的,也是可控的。
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支持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陪伴,满怀信心,轻松迎考,家人的陪伴是对孩子莫大的帮助。父母觉察到自己有情绪时,可观察自己的呼吸,并让这种专注力保持一段时间。观察呼吸可以帮助头脑保持清晰,不被瞬间产生的大量情绪感受所影响,避免某些行为演变成为冲突。
多鼓励、不攀比
成绩不稳定不代表孩子是失败的、不努力的,也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不会再取得优异成绩,要避免“考不好就是废物”“成绩不好就是心思没在学习上”“你看看人家孩子的成绩再看看你的”诸多类似的负面评价。适当鼓励孩子,让他明白在你的心中他是最棒的,有助力才会有动力。
如果只是一次发挥不好的科目,那应该相信孩子之后可以考出真正水平。如果是经常发挥不好的科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浮动的原因,找到问题症结。
不论家长还是学生,如果感到自己的情绪无法排解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可以适当求助专业疏导及咨询,帮助自己更好地梳理情绪,以一个更好的姿态面对生活。
中高考心理援助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