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4年,他是如何回到现实世界的?
在精神障碍患者眼中,精神上的苦痛将自己与其他人完全隔离在两个世界里。他们徘徊在心灵与现实世界的边缘,徒叹无门。
丢失的4年,他徘徊在现实世界边缘
31岁的子阳(化名)因为精神疾病丢了工作,在被幻听、漫无目的的游荡折磨得快要崩溃时,才得到正规治疗。4年前刚起病的子阳,总以为自己经常睡不好觉、“耳鸣”是压力过大所致,去医院拿了些治疗耳鸣的药服用后,便没有过多在意。谁知症状未见好转,却逐渐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人交往、言语紊乱等表现,原本小小的“耳鸣”声更变成了有很多人在他耳边说话,“他们”不停争吵,对他和周围的人评头论足,有时还会命令他,突然有一天他离开了家,再次归家已经变得蓬头垢面,瘦骨嶙峋。为求系统治疗,子阳父母听从朋友的建议,去年5月带着儿子来到长春市第六医院精神科。入院后,医生结合子阳既往病史完善其辅助检查,最后子阳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随后,医生给予其抗精神病、抗焦虑药物治疗。待其病情有所缓解后,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改善子阳认知,促进自知力及社会功能恢复;同时通过经颅磁刺激进行辅助治疗,改善子阳的睡眠及情绪。经过一个月的综合治疗,子阳病情好转出院。目前,恢复部分社会功能的子阳,精神状态良好、思维逻辑清晰,现已能够自行到医院进行复诊检查,相关症状也得到有效控制。子阳全家对未来的新生活有了更多的盼头。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有哪些症状标准?
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精神分裂症被归为“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中一种长期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它会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其中,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1.阳性症状
也称为精神病性症状,它们通常在患病的人身上出现,被认为体现了患者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包括:
◆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等等)
◆幻觉(幻听最为常见,此外还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2.阴性症状
这些症状表示,患者缺乏正常人所具有的能力和体验。相较于阳性症状更难鉴别,他需要结合患者既往的性格特征及表现进行对比例如:
◆社交退缩:对社交活动缺乏兴趣,会出现社交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情感淡漠:情感体验的减弱,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缺乏兴趣,以及对情感刺激的适当回应;
◆言语贫乏:言语量的减少或贫乏,表达能力有所下降,表现为回答问题时简短或缺乏详细性,或有语速缓慢等问题;
◆意志减退:毫无主动性,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严重者整日卧床,孤僻离群。
3.认知症状
这些症状影响患者的思维过程和认知功能。包括:
◆注意力缺陷: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工作和学习中容易分心;
◆记忆力缺陷:有些患者表现为对信息的短期记忆能力下降,即刚学到的东西转眼就忘。
同时,认知能力的下降,还可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觉察力变弱,也就是一般临床上所说的自知力较差。
此外,精神科医生还表示,通常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在临床中更容易被药物治疗;阴性症状存在的时间更持久,对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面对治疗“持久战”,我们该如何应对精神分裂症?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针对这个慢性疾病的治疗,会是一场“持久战”。它的治疗目标不以症状治愈、停药作为康复标准,而是要有效应对慢性期各种问题,保持患者病情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维持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尽早对疾病进行评估,并能够及时有效的干预,这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与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若是你身边熟识的人,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相信精神科医生为您提供的以下建议,可能会有所帮助:
1.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坚持吃药。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也有相关研究证实,“没有坚持服药的病人复发率高达80%”。因此,患者和家属要高度重视服药治疗。
2.及时发现复发先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常见的复发先兆为:无原因的出现睡眠不好、懒散、发呆发愣、情绪不稳、无端发脾气、烦躁易怒、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重现等。
3.坚持定期门诊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不仅可使病情处于医生的监护下,能够及时得到咨询和反馈,还可通过医生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了解个体需求,以求达到患者治疗最优选。
4.积极康复。保持规律作息,培养健康兴趣爱好,适当锻炼,鼓励社交,积极参加康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