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孩子挤眼睛、发怪声,警惕抽动障碍!
一会摇摇头、一会耸耸肩、一会眨眨眼、一会又模仿动物的叫声……家长朋友,你家的宝贝是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打过、骂过,也滴过眼药水,可就是不见好。此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孩子长时间维持这个状态,很可能是疾病找上了门。
你认为的“坏习惯”可能是抽动障碍
正读小学一年级的儒熙(化名)就出现了上述状况。最近老师向家长反映,儒熙上课时总是挤眉弄眼、耸肩、甩头,有时嗓子里还发出“嗷嗷”的声音,老师批评后Ta就只收敛2-3分钟。家长听后抱歉地表示,儒熙比较好动,脾气急躁,好好管教一下就会改掉“坏习惯”。老师则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最终在老师的劝说下,爸妈带着儒熙来到长春市第六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抽动障碍,伴多动症”。看到诊断结果,儒熙的父母很惊讶,没想到这些“坏习惯”竟然真是疾病。心理医生表示,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抽动症状不是坏习惯,严厉管教可能适得其反
抽动症状是不自主的、无意识的行为。很多儿童的抽动会在做作业、看电视等情况下更明显。可以理解为某些士兵(管理局部肌肉的神经)暂时不服从司令部(大脑)的指令。严厉训斥孩子可能会在短时间稍微控制一下,如果经常受到责骂,可能会激发焦虑而加重抽动。
抽动症状有些能看见,有些需要听
抽动症状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如挤眉、眨眼、晃头、耸肩、甩手等。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如擤鼻、清嗓、干咳等声音,很可能会被误诊为咽喉炎、鼻炎。
抽动障碍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很多家长会有一个疑惑,如果孩子出现了抽动障碍的症状,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呢?心理医生表示,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属于神经科和精神科范畴。如果伴有多动症、焦虑抑郁等情绪需要综合干预的,建议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出现抽动症状,家长要做好4点
多数抽动症患儿胆小、内向、容易紧张,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后,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或接触新的环境时出现抽动的症状。因此,家长应该做到:
1.带孩子看医生,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2.避免孩子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
3.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活动,以此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4.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