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 TA或许不是“老糊涂”了,而是被病魔偷走了记忆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70岁的玉珍奶奶(化名),刚刚加入这个特殊的群体,成为其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玉珍奶奶曾以精湛的医术和敏锐的诊断,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其中,最让她引以为傲的是自己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但万万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记忆力开始明显衰退,甚至连日常生活中,诸如洗漱、更衣等小事也变得难以应对,需要在家人的提醒下才能完成。
怀着担忧与忐忑的心理,玉珍奶奶在女儿的陪同下走进了长春市第六医院记忆门诊,希望通过专业途径找出她“遗忘”的根源。医生详细询问其既往病史后,为其安排了一系列全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是干预的最佳时机。若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于老年认知障碍的早期有效干预,心理专家这样介绍道。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是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
AD是65岁以上人群痴呆的最常见病因。据调查,我国目前约有AD患者600万—800万人。85岁以后,每3—4位老年人中就有一名罹患AD。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高龄,AD迟早会与我们见面,我们有时会把AD看做“长寿的副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都有哪些表现?
1.记忆力减退:记忆减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如忘记重要的约会或事物,将日常所做的事和常用物品遗忘,忘记关煤气、忘记刚刚已经吃完饭。
2.言语、思维障碍:可能存在找词困难,找不到正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询问家人物品名字,可能会说“那个……那个……,写字的东西”,讲话内容空洞、重复。
3.空间和定向力障碍:患者可能会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找不到家;不记得日期、时间。
4.执行功能障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下降,如穿反衣服、洗漱需人协助等。
5.个性和行为变化:可能会出现易怒、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如因小事生气、无缘无故地哭泣、沮丧等。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柳叶刀》杂志认为,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干预和照护,通过调节14种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迟全球近一半的痴呆发生。
早年(45岁以下):受教育程度低。
中年(45-65岁):听力障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抑郁、创伤性脑损伤、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吸烟、高血压、肥胖、过量饮酒。
晚年(65岁以上):社交接触少、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视力受损、教育程度低、膳食因素、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高血糖、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脑血管病等。
面对风险因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延缓与AD见面呢?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监测并治疗中年期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
2.视力丧失:及时进行视力筛查并积极治疗。
3.高血压:预防或降低高血压,从40岁起将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及以下。
4.糖尿病:积极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
5.肥胖:保持健康的体重、及早治疗肥胖,积极预防糖尿病。
6.过量饮酒:提高对饮酒危害的认知,减少酒精摄入。
7.抑郁症:积极治疗抑郁症。
8.吸烟:减少吸烟或戒烟。
9.缺乏身体活动:鼓励多锻炼和参加体力活动,更不容易罹患AD。
10.教育程度较低:努力获得高质量的教育,鼓励中年人从事有助于刺激认知功能的活动,保护认知功能。此外,所有儿童都应接受教育,因为长期的教育是有益的。
11.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老人可使用助听器,减少接触有害噪音,降低听力损失。
12.创伤性脑损伤(TBI):面对运动可能造成创伤性脑损,对于需要接触头部或骑自行车等活动,应使用头盔保护头部,同时避免在出现创伤性脑损伤后立即开始运动。
13.增加社交: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区活动,多与他人沟通,减少社会隔离。中年和老年人群更应保持认知功能、身体和社交活动。
14.空气污染:减少暴露于空气污染的机会。
心系阿尔茨海默病
共筑认知守护防线
刻不容缓
行动起来
让爱温暖每一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