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记忆”老物件 | 那些珍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印迹
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滴水珠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每一片落叶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当时间的“车轮”缓缓驶过,那些散落于长春市第六医院各个“角落”的老物件,如同被时光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静静地诉说着与祖国共成长、与医院同呼吸的故事。
今天,我们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共同探寻那些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珍贵记忆。
▲左侧这张是1978年长春市精神病防治院“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下方写有备注“班车每天早以火车站大钟下为准,早7:45准时发车,望全院职工同志们准时到达为盼。”从医院老职工王金荣处了解,1978年1月17日起,医院才有了当时的第一辆班车——“解放牌大卡车”,作为当时职工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班车往返于火车站,大家都十分兴奋,从此结束了职工步行往返火车站乘车的历史。(提供者:院办档案资料、王金荣)
▲看到这几张已经泛黄了的报纸,是否勾起了您许多回忆……这些是1980年—1981年医院职工钟心发表在长春日报的几篇文章,细心的读者可以慢慢品读,通过简短的文字内容来回忆那段艰苦的岁月中职工们敬业奉献的时光。小编挑选了一篇文章——《内行书记》,与大家共同分享,一起走近医院第一任党总支书记李敬贤,了解他那些鲜为人知、刻苦学习的故事。相信读后您会不禁称赞:李书记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同时感谢钟心为我们用笔记录下那段珍贵的记忆。(供稿者:钟心)
▲前排左2为李敬贤书记(照片提供者:赵立中)
内行书记
市精神病防治院一次为一位疑难病人会诊时,只见一位五十开外、身穿白大衣的人正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言语简练、论述透彻,在场的人都不住点头赞许。人们大概以为他是个医道高明的主治医生吧?不,他不仅不是主治医生,而且连医生都不是,他是院党总支书记李敬贤。
打倒“四人帮”以后,李敬贤决心好好学点业务。他借来一本《精神病学》,废寝忘食地学起来。上班后,还常和医生一起查房,家属向医生介绍患者病史,他也在一旁边记边听。有一次,李敬贤在办公室里练习写精神科病历,写了一篇又一篇,总觉得不合格,又翻出书来对照,忙来忙去忘了下班,班车开出后,人们发现他没上来,忙派人去找,这才看到他还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写病历呢。今年一月份,李敬贤得了糖尿病。在市中医院住院治疗时,他仍然坚持看专业书,写读书笔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刻苦学习,李敬贤终于从外行变成了内行。现在,医生、护士都称赞他是“内行书记”。
▲看看这些满载着岁月印迹的证件,仿佛又将我们拉回了那个计划经济时代,买东西都要凭证、凭票供应。最早的一张全国粮票为1965年,啤酒供应证、购物证最早的时间为1981年。据老职工周勇生回忆:“这些是1997年,同在一个办公室的韩君才科长交给我保管的,我认为特别有收藏价值,并在2023年退休的时候交给办公室,作为医院的历史资料留存。那个时候为了方便患者、职工、周边居民购物,长春市精神病防治院成立了食品杂货店,韩君才曾任小卖店经理。”(提供者:院办)
▲此件老物件距今已有42个年头,是长春市精神病院为1982年先进工作者颁发的奖品。这是一个台灯,主体形似奖杯,前面“奖”字赫然醒目,背面雕刻了一只凤凰,与两侧的凤凰交相呼应,墨绿色底座玻璃好似琉璃。当年能够获得这样的一个奖品,是不是让同志们也投来了许多艳羡的目光?因为荣誉的背后,更多是代表医院对默默奉献的职工给予的肯定。
台灯年久虽然损坏,但几经搬家,持有者王金荣一直都没有舍得丢弃,直至医院发出征集老物件的通知,才无偿捐给了医院,因为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段珍贵的纪念,让医院永久保存,让更多的职工通过老物件了解医院的历史。(捐赠者:王金荣)
▲这个老物件是赵立中老院长提供的,“这个听诊器在我1964年刚刚参加工作时就开始使用了,退休后继续返聘在医院工作时也一直陪着我,伴随我职业生涯整整55年,这可是我的老伙计。”他眼里泛着泪花说。看看他年轻时的照片,那可是个妥妥的帅小伙!如今已经85岁高龄了,依然精神矍铄,祝老人家幸福快乐、健康长寿。(提供者:赵立中)
▲这是1983年长春市精神病防治院为职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翻开证件,左侧写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字样,右侧有漂亮的手写书法字,并印有“吉长征字第0885207号”字样,这个老物件也太有年代感,太珍贵啦!(捐赠者:孙丽)
▲这是1987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院大全》(吉林分册),主要内容为医院简介,包括历史沿革、机构设置、运营情况、技术骨干、职工构成、科研情况、占地及建筑面积、医院附属机构8项内容。其中历史沿革部分:1976年10月,九台县土们岭精神病院派人到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路170号,开始筹建精神病专科医院——凯旋医院。这项事业得到长春市三十余家大企业、事业单位的支持和资助。1978年5月建成病房2000m²,食堂500m²,购进300mAX线诊断机、脑电机、化验和医疗设备,正式对外开诊,设床位100张,分为男、女疗区各50张。医院进一步筹款集资进行扩建,1984年5月扩建5274m²病房楼,1984年12月26日竣工,1985年3月扩建1532.95m²门诊楼,1986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从历史沿革中可清晰看到医院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特别感谢当时的撰稿人钟心,为医院院史提供了详实的记载。(提供者:梁博)
▲这是一张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长春市凯旋医院”使用的班车乘车证,医院职工每天上下班凭证乘车。(捐赠者:张凤春)
星河滚烫,岁月如歌。在这片被故事填满的土地上,长春市第六医院不仅见证了医疗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国情怀与职业梦想。每一件老物件,都是时间的低语,它们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也诉说着每一位职工对职业的热爱与奉献。
风雨兼程,未来可期。让我们带着这份厚重的历史感,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长春市第六医院的明天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