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熬夜打游戏,早上不起,“夜猫子”也是一种病!
白天上学、上班困到不行,靠咖啡和茶“续命”;一到晚上就格外精神,打游戏、看电影,硬生生把自己熬成了“猫头鹰”。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在经受着“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的折磨……
心理专家表示,临床上总有类似的年轻人在就诊时表示入睡困难,认为自己是失眠。其实,年轻人习惯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这种情况不是失眠,而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什么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又叫睡眠时相延迟型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它是指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患者的主睡眠时间段出现了后移,通常超过两个小时,是一种延迟的晚睡和晚起的模式,而且不能在合理时间内入睡或者是起床。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有入睡晚、起床晚的特点,患者虽然有明显的入睡困难,但是一旦入睡,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睡眠时长和正常人几乎是相同的,而且睡眠质量也没有明显的异常。
青少年患病率达7%—16%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一般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较多,患病率达到7%—16%,它主要与遗传、环境、个体因素等原因有关。有些年轻人,因为娱乐、社交而熬夜,这就导致入睡晚、起床晚,如果被过早叫醒,患者就会出现精力不足、疲乏的状态。虽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与失眠不同,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逐渐转化为慢性失眠。
患了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要注意
◆ 考虑是否合并精神疾病
有一部分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患者在患病的同时,又合并精神疾病,如抑郁、精神障碍等,所以当患者出现了入睡晚、起床晚等症状时,还要到医院鉴别是否患有其他精神疾病,以免耽误病情。
◆ 切忌滥用药物、饮酒来改善睡眠
有些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患者在日常工作或学习中,会因为睡眠不足出现懒惰、无纪律、约束性不强等行为,经常遭受领导、老师、家长的责备和批评,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患者会服用药物、饮酒,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
所以,出现了上述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4招帮你找回好睡眠
◆ 健康教育指导:改变行为模式,调整社会活动和家庭活动的时间。此外,下午之后不要饮酒、喝咖啡,适量增加体育运动。
◆ 重置生物钟:定时起床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可以两三天提前或者错后半小时左右。
◆ 定时光照:作为重要的授时因子,光照会对我们的睡眠产生重要的影响,适当的强光照射可以转变生物钟的情况,所以,患者可以自行或到医院进行光照治疗。
◆ 心理治疗:昼夜节律系统和睡眠的动力维持着我们的睡眠,所以,患者可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