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24小时不离氧气袋,原因竟是...
在长春市第六医院西广门诊部,一对母子吸引了医护人员的注意。男孩瘦小的身躯抱着枕头般大小的氧气袋,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年龄,可是他却满脸愁容,男孩母亲向医生道出前来就诊的缘由……
心理疾病打乱一家人的生活
据了解,12岁的志超(化名)10个月前受到惊吓后,出现身体抽搐、抖动、手麻、呼吸急促等症状。到综合医院急诊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仍然无法正常上学。从小到大,志超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2个月前,从小照顾志超的奶奶去世,在一次目睹了父母激烈的争吵后,对他造成较大的心理应激,导致病情复发,出现了惊恐发作症状。志超整日不敢出门、不敢独处、呼吸困难、有濒死感,怕死,氧气袋不离手,母亲只能辞去工作在家照顾。疾病严重影响了志超的社会功能,整天被害怕和紧张所累,后经熟人介绍,来到西广门诊部就诊。
就诊时,志超出现了紧张情绪、恐惧恐慌等表现,躯体上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了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医生详细了解了志超的既往病史,并对其进行了心理测试和脑电图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最后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焦虑障碍。
专业治疗让男孩重返校园
明确诊断后,医生科学专业地给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一是使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物,改善患者大脑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焦虑症状;二是通过经颅磁刺激和生物反馈的物理治疗手段来改善躯体化症状。十天后,志超躯体症状逐渐消失,病情明显好转,但仍然带着氧气袋。
同时,在心理治疗方面,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暗示疗法、放松训练等缓解焦虑症状、改变合理认知;哀伤治疗帮助他面对奶奶去世的丧失,修复安全感;改变认知,指导他学会理解自己,学习自我放松技巧等,让志超放下了氧气袋。同时,医生对其父母同步开展了家庭心理疏导。目前,志超已经回归正常生活,重返校园,母亲也可以正常工作了。
焦虑障碍危害有哪些
焦虑障碍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志超属于“惊恐障碍”,发作时有强烈的恐惧感或不适感,并伴随各种躯体及认知的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出汗、发抖、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患者有濒死感、失控感或发疯的恐惧。惊恐发作常突然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30分钟。
焦虑障碍的危害在于以下几点:
1.会产生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让患者感到非常痛苦。
2.会影响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升高,诱发患者的心脑血管慢性病。
3.严重时甚至可能会诱发抑郁症,最终可导致患者自伤甚至自杀,产生严重的后果。
如何预防焦虑障碍
那么,如何做才能降低焦虑障碍的发病概率呢?心理专家给出了以下5点预防方法:
①养成良好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对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减轻精神压力,防止焦虑症的发作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可预防焦虑症的发生。
②关注可能引发焦虑的不利因素,如减少童年或青少年期一些不良心理刺激等。
③在服用非处方药或者中草药之前,确认是否含有增加焦虑症状的化学物质。
④经历精神或身体创伤后,应及时向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⑤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如进行瑜伽或冥想、正念练习等,预防由压力导致的焦虑症。
心理专家提醒大家,有焦虑情绪不等于有焦虑障碍。规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及时倾诉与求助等方式,都可以帮助缓解焦虑情绪。如果焦虑已经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自我调节仍没有缓解,一定要到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