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卫”大,她让爱与坚守同行
她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医务工作者,一直兢兢业业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和治病救人的初心;她是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人”,择一事、终一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患者,用坚定的履职尽责换来患者的信赖。她就是,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四疗区(老年心理科、心身疾病诊疗中心)医师王淼。
2014年,刚刚从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的王淼来到了长春市第六医院,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心理科医生。王淼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后,除了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外,还为了满足患者的诊治需求,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能。王淼负责诊治的心身疾病这一方面,诊断鉴别的过程稍显复杂。它是由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躯体(身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治疗时需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治疗及护理。这种病症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到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常有一些表现为心慌或胸闷、腹痛或腹胀、气短或胸痛等躯体不适的症状。医生对其进行仪器、临床判断等例行检查后,疼痛部位的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但当他们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时,则会加重其身体上的疾病。
王淼曾接诊过一个由耳石症引起心身疾病的患者。她还记得当时这个穿着看起来利索得体的老年女性患者,是被家人搀扶着才进入诊室的。由于患者当下表情痛苦,王淼耐心询问后才得知,老人半年前外出时曾被自行车撞倒,头部与地面发生过碰撞。送去综合医院系统检查后,并未发现有脑出血等器质性脑部病变,但患者却仍有明显头晕的症状。医生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耳石症,为其进行定期手法复位。经过阶段性治疗后,患者每日还存在头重脚轻的眩晕感,由此带来的巨大恐惧和担忧,让她被滋生出来的抑郁情绪所困扰。渐渐地,她变得不思饮食,更不愿与人交流,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了解到患者发病的源头并经过综合判断后,王淼确认患者的病情是由躯体疾病引发的情绪问题。此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她针对患者的每次病情变化,从药物的具体要求、依从性的高低及治疗完成是否会转向等问题进行考虑,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辅助以耳石症及心理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并向患者教授一些舒缓压力的方法。经过一个月的住院调整,老人头晕症状得到基本缓解,也慢慢地从焦虑、抑郁的困境中走了出来。王淼说,当亲眼见证由帮助改善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到破解一个影响家庭的困惑和烦恼,再到患者能够增强保持良好生活状态的能力,好像自己也重新经历了一次获得幸福的过程,自豪感就溢满了心中。
作为医院的双职工家庭,王淼说她白天忙碌于科室,丈夫则夜晚坚守在病房。不管是坚守在临床一线细心照顾病患,还是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刻及时支援,他们既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亦是并肩前行的战友。相对于医生来说,精神科护士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他们每天不仅要进行细致的生活护理和复杂的心理护理,还要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他们是接触病患时间最长、距离最近,又是极易受到处于疾病发作期病人攻击的一群人。但总有些人,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负重前行。当夫妇双方收到抗疫指令后,第一时间各自奔赴岗位卡点驻守,安抚无法探望的家属以及对产生情绪波动的病患给予适当地心理调适和疏导……
王淼说,当她坚定地讲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词时,这声音就一直回荡在耳边。穿上白衣,她站立在承担神圣使命的肩头上,沉浸在患者充满期待的眼眸里。当青春做为一种能够填充生命的底色,身为医者,只为“坚守岗位,拼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