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越来越不够用?医生提示:做好这5点,帮您保护脑力!
话到嘴边却忘记要说什么,走进房间不知道要干什么,重要的东西说丢就丢,明明刚出门却突然怀疑自己没锁门……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身边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加入到“吾日三省吾身”的行列。这种由大脑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造成的瞬间记忆丧失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会逐步萎缩,脑血流量的减少、神经细胞能量的短缺,都会严重影响脑部功能,进而促使大脑的认知、记忆能力有所下降。”长春第六医院心理医生表示,记忆力减退是脑力下降最明显的特征,但这并不等同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当代人的“人均健忘症”,为什么会如此普遍?
记忆断片、人均“金鱼系”,似乎是当代人的通病。曾经有相关研究机构就健忘症对两千多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5.2%的人坦言自己经常忘事,82%的人认为身边年轻人容易忘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早在2012年就有研究显示,人们平均每天需要花费15分钟的时间在寻找随身物品上。关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灵”,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表现更偏向于普遍的“功能性健忘”,即大脑皮层记忆功能出现了问题,疲劳、压力、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一定要为健忘承担些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接触的信息量逐渐庞大,各种国内外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微博热搜实时刷新……正处于信息繁杂时代的我们,人均注意力消耗比电池还快,因此,这也成为当代人出现健忘的原因之一。
引起记忆力衰退的常见因素,还有哪些?
除了上述社会因素,以及由于当代人过度依赖高科技,让记忆系统逐渐变得懒惰和糟糕等因素外,生活中还有许多对记忆产生影响的因素。美国神经病学家道格·莎尔(Doug Scharre)曾表示,压力、抑郁、睡眠质量、药物等都会对大脑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从而让记忆失常。例如,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皮质醇”分泌过多,进而对大脑造成损伤,导致记忆力下降。此外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在成熟后会转而进入一个缓慢的、衰老的过程,而这其中出现的神经元凋亡、突触连接减少、脑血流减少及神经递质等改变,都可能会引起记忆力衰退。
这5种方法,可有效预防或延缓记忆力衰退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大脑因年纪的增加而逐渐出现记忆储存功能衰减,是不断被验证的科学事实。但人们不知道的是,随着近年来脑科学的发展,已有多项国际研究发现,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破坏记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以上缘由,医生特别为大家准备了5个防止记忆衰退的切实可行方法:
● 健康饮食
每天需适量摄入至少12类食物(水果、蔬菜、鱼、肉、乳制品、盐、油、鸡蛋、谷物、豆类、坚果和茶)中的7种。针对国内的饮食习惯,更有专家提倡粗细搭配的江南饮食,即在日常主食的摄取中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推荐采用植物油进行低温烹饪;每天适量地摄入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选择。
● 日常保持规律、合理的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活动。已有科学研究证实,高水平体力活动及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60分钟的规律运动有利于维持认知功能。在减缓痴呆患者的认知和运动能力下降方面,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组合比单独有氧运动更为有效。通常简单的周期性、动作节奏和缓的、非对抗性运动比较适合老年人,可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走跑交替、中慢速骑自行车、慢速游泳等。
●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多与他人接触,可有效锻炼语言交流能力和行为处事能力,在保持心情愉悦的同时,大脑细胞也会充满活力,有助于改善记忆。对于不爱社交的老人,家人可鼓励其通过培养跳广场舞、旅行、打麻将等兴趣爱好来扩大社交圈,以此来增加他们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机会。
● 增加认知训练
对于经常在家的老年人,可建议他们通过多读书、听广播、看电视的形式,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同时也可以通过做手工、十字绣、打牌等游戏形式进行一些认知训练,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保持或促进其各项认知能力有所改善。
● 戒烟限酒
吸烟会造成血管收缩,降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酗酒不仅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导致肝损伤,还会造成神经细胞死亡,两者都有损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