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赓续光荣 | 不为初心,何以为医
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医’心向党 踔厉奋进”。为庆祝8.19中国医师节,弘扬医学人文精神,进一步展示全院医师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传递行业正能量,长春市第六医院组织开展了以“白衣执甲·赓续光荣”为主题的“致敬中国医师节”征文活动,现将优秀征文作品进行展播。 今天,小编带您走进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五疗区(心身疾病诊疗中心)医师张璀现的故事~
有人因为一句话,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也有人因为一句话,做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决定。2012年,正在上高中的张璀现,因为一部《人到四十》的电视剧,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轨迹——报考精神医学专业。
如今已成为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五疗区(心身疾病诊疗中心)医师的张璀现,回想起十年前做决定的原因,仍记忆犹新。那时精神卫生知识尚未被公众所熟知,还存在着精神疾病防治知晓率低和精神疾病治疗率低等问题,而《人到四十》表现的正是当时精神疾病患者的真实生存状况。被敲醒的张璀现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关爱和帮助的群体,想象自己未来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心中就好像被满满的成就感填满。
2018年,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的张璀现正式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为了积累足够的经验,他轮转多个疗区。众多临床实践上得来的经验,更让他明白了精神科区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正如剧中精神科医生梁国辉说的那句经典台词:“听说你们医院是仪器看病,我们可是医生看病”。
短短的一句话,反映出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的区别特点。综合医院多是躯体疾病的诊治,医疗仪器水平的提升使得躯体疾病的诊断、治疗更清晰。但是,精神科疾病研究的是认知、情感、行为、意志等精神活动异常等问题,需要更多的是医务工作者的智慧与经验。工作四年,接触的病例越多,张璀现对精神疾病治疗看似“形式简单、内容复杂”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他们要花费很多心血从病人的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信息入手,进行系统的精神检查,并确定有无临床诊断意义的症状、体征,这些诊疗问题无法靠医疗仪器及生物、生化等检查来获取,需要医生对患者生活有更加立体化的了解。同时,也对医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诊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张璀现回忆,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因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接受入院治疗。这种疾病一般兼有躁狂和抑郁两种表现形式,而女孩住院时的病情要比普通患者严重得多——长时间呈现的是问话不答、表情呆滞的抑郁性木僵,这让张璀现提高了警惕。经过反复调整诊疗方案和用药后,女孩恢复了进食和说话,但又暴露出其他症状。她常常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空的,每天总是边揉着肚子和捶着胸口,边大声哭喊着询问医生自己的器官是否还在。经过一次次与患者耐心地沟通和交流,张璀现又面对面地与家属进一步了解病因,并结合这次情况对症下药。一个月后,已经恢复到能够正常照料自己。张璀现说,能看见患者康复出院,如愿地回归社会,心中就充满了欣喜感。
今年3月,本地疫情突起,张璀现接到支援南湖街道核酸采样的任务后,连续12天肩负着日均检测量1000人次的重任;他没来得及休息,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的第二天又立即转战到通源医院、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等方舱医院,继续奋斗在抗疫一线……
对于张璀现来说,一部《人到四十》改变了他未来的命运,其中的一句台词,更指引着他坚定地走上精神科医生这条路,一路走得稳健踏实。原话虽已模糊,但其意清晰仿若昨日,“精神科的患者,其实需要的是你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有这样的耐心,才算是做好我们的工作。‘医期无医’,但我们仍愿天下人皆能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