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向党 | 提灯洒爱近40载,他在前行中坚守初心
春风化雨四十载,润物无声洒春晖。从疗区到康复科,再到预检分诊岗,范清海默默奉献了近四十年。回顾四十载寒暑,他说一定要干一行爱一样,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
▲拍摄于1989年,医院组织会餐,原精神科一疗区部分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医院的场景
1983年,从卫校毕业的范清海被分配到长春市第六医院(时称长春市凯旋医院)工作。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时医院的场景,当时的医院只有两排小平房。“报到后,我跟随着医护人员进了疗区,面对陌生的精神科护理工作,当时的心情既好奇又有点忐忑,面对患者,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看见我们来了,不少患者都很兴奋,又唱又跳,表现得很热情,我突然没有那么担心了。”
▲拍摄于2002年10月,参加长春市劳动模范表彰会并与领导合影留念
精神科护理工作难度较大,范清海的责任心很强,工作上也非常认真,他先后被授予“长春市职业道德标兵”、“吉林省职业道德标兵”和“长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很高的范清海,在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200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拍摄于2003年5月,长春市总工会领导到医院慰问劳模
点滴架子砸在了他的头上
护理精神疾病患者不是件容易的事,范清海在精神科护理一线工作。肯吃苦、肯奉献,他在护理工作中受过伤,但都默默坚持下来。还记得1997年的夏天,当时范清海在精神科五疗区工作,有位患者已经处于恢复期,平时表现得都很好,情绪也比较稳定。一天中午吃饭时,范清海和同事推着餐车走进病房,原本情绪稳定的患者突然说旁边的患者打骂他,还把点滴架子举起来要砸向另一位患者。范清海眼疾手快,一把将要被砸到的患者推到一边,点滴架子却重重落在了他的头上......“当时我没觉得疼,忙着安抚患者,处理现场。走出疗区时才发现自己脸上湿湿的,一摸全是血......”
▲拍摄于2000年,观察患者静脉输液情况
出院的患者感慨,你们才是家人
2008年,范清海调到了康复科工作,在这儿他接触了很多康复期患者,也经历了不一样的护理生涯。这里的患者大部分都在为恢复社会功能做准备,和他们相处的方式不再像疗区内的患者一样小心翼翼,范清海说:“我们对待康复期患者,就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很多患者在医院的模拟就业岗接受职业功能康复训练,我们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在康复科工作的这些年,不少患者都把范清海当成自己的亲人,有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恢复得很好,还找到了工作。他每年都会回到康复科看看,每次都给范清海一个大大的拥抱,说:“谢谢你们,你们才是我的家人。”
▲拍摄于2015年5月,在康复科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在预检分诊,用耐心打动他们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范清海的工作又迎来了新的调整,他来到门诊,从事预检分诊工作。每天扫码、测温,经常会遇到不理解的患者,尤其是疫情有所缓和后,一些患者及家属不愿意再扫码,甚至把手机摔在范清海面前。每到这时,他都会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要性,不少人都被他的耐心感动,最终接受了扫码和测温。
▲拍摄于2021年6月,在预检分诊岗为医院把好入口关
寄语年轻人,要干一样爱一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今年12月,范清海就要光荣退休了,在医院工作近四十年,他一直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默默奉献,临别之际,范清海想对年轻人说:“要干好这一行,一定要坚持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虽然精神科的工作不易,但仍然要干一行爱一行,以平常心对待患者,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四十年岁月匆匆,青春易老,初心不改。扎根精神科护理工作四十年的范清海,用实践诠释担当、实干、奉献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